棗莊市中區永安鎮立足實際,以物業管理為切入點,探索“智慧+物業”的治理之路,采取黨建引領、多元參與、智慧平臺搭載等方式,將扁平化、精細化管理服務與基礎綜合治理相結合,打造基層社區治理新模式。
建立“物業+黨建”服務模式。一是加強為民隊伍建設。該鎮緊盯基層治理痛點、難點,選派14名熟悉社區情況、工作能力強的骨干力量到轄區內各物業服務企業擔任黨建指導員,轄區目前5個社區、39個小區,依次為契機,形成了社區黨組織“1”個引領,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3”方共治,居民群眾、社會組織、志愿者、雙報到黨員等“N”方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大格局。二是增加為民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便民、利民服務成果和成效,繼續開展“紅色星期六”志愿服務活動,唱響“滿意永安”服務品牌,集中提升小區環境品質,免費為居民提供30余項便民服務,累計開展活動40余期,實現轄區小區全覆蓋,以實際行動打通服務民生“最后一公里”。三是打通為民服務渠道。高標準建設永安鎮黨群服務中心,為五大社區開通“有事找小安”熱線,完善城市社區“1+X”服務制度體系,同時高標準推進“紅色驛站”建設,持擦亮“紅市中·暖萬家”為民服務品牌,分別在各社區設立政務服務站,構建“5分鐘便民服務圈”,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能力。
打造“物業+保障”管理模式。一是聚焦保障機制。建立資金保障機制,結合“棗解決·棗滿意”平臺群眾反映的意見建議,以及社區等走訪排查出的各項需求,設立永安鎮民生需求專項辦理保障資金池,由鎮財政每月投入3萬元,滾動累加資金池,用于群眾反映的社會保障、人居環境、物業管理、基礎設施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解決。二是聚焦反饋機制。依托兩棗平臺、“有事找小安”平臺等智慧平臺后臺反應情況,廣泛傾聽民生,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并將新建小區物業和老舊小區物業打包競標,實行“以新帶舊”,增設便民充電樁500余個、新建停車棚12個,持續解決群眾民生領域“小微實事”,以實際行動推動惠民民事走實走深,智慧化物業覆蓋率顯著提升。三是聚焦競爭機制。施行“三方評議”,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承諾書,設立監管賬戶體系,目前已在明珠社區試點展開,效果良好,后續將逐步推廣。由物業辦牽頭,對轄區20余個物業服務企業每月進行考核,組織人員對物業企業服務的小區隨機開展業主滿意率調研走訪,業主滿意率低于50%以下的,物業服務企業自行退出所服務小區。
形成“物業+智能”治理體系。一是突出數字賦能。在全區范圍內率先使用無人機融入物業治理模式,依托5G、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通過無人機獲取數據,建立永安鎮轄區模型,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實現網格服務管理數字化、全域化、可視化。通過開展常態化、實時化開展空中巡管,在城市提升、兩違管控等方面,實現基層物業快速靈活、智能高效運轉。二是突出試點運行。在安僑社區打造智慧社區體驗中心,建立了智慧社區管理系統平臺,對智慧社區所有前端設備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實現了“8+N”的模塊體系構建,小區共安裝數字高清視頻監控188套,其中小區地面58套,地下車庫59套,電梯監控53套,高空拋物18套,實現了無盲區覆蓋,小區可防性案件警情數量同比去年下降21%,物業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三是突出治理有效。組織志愿者、監督員等,定期深入社區,采取與居民面對面、發放宣傳手冊、有事找小安等多種方式,積極推廣智慧物業,針對各智慧平臺反饋的問題,定期協商解決居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特別是針對群眾比較關心關注的維修資金使用問題,制作了維修資金申請使用流程公示牌,言簡意賅說明維修資金使用流程,方便群眾按需申請,獲得轄區群眾稱贊。
(https://m.dzplus.dzng.com/share/general/0/NEWS1562940PHCNSIFOLQQ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