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全球主題是“全球戰塑”,努力減少廢棄塑料對自然環境的長久危害,是關乎全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國際化課題。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清晰判斷,“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深刻總結,“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形象比喻,這一句句語重心長、擲地有聲的生動論述,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與殷切期望。
綠水青山是民生福祉。如果沒有潔凈的水源,沒有充足的糧食,連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存都困難重重,就無從談起任何發展。讓14億中國人渴不著、吃飽飯,就必須守住水脈、護好良田,就必須徹底破解環境污染這道大難題。
綠水青山是經濟財富。經過近二十年卓有成效的實踐檢驗,“兩山”理念這一言簡意賅的科學論斷,已成為社會共識。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等一系列重大戰略和決策,都離不開好生態好環境的有力支撐。
綠水青山是文化鏡像。中華祖脈巍峨屹立,母親河奔涌不息。縱有漫長光陰的歷史阻隔,如今的中國人依然能從自己的親眼所見中,真切欣賞到《千里江山圖》雅致清新的“只此青綠”,充分領略到經典詩句“唯見長江天際流”的磅礴氣勢。
綠水青山是時代使命。以更高標準和水平建設節約型環保型社會,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生態文明、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家園,是這個時代必須肩負的義務和責任。抱定“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決心、信心和恒心做好生態修復工作。
綠水青山是大國擔當。辨析破解環保領域的世界性難題,中國思路綱舉目張,中國答案不可或缺。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廈門實踐、“三北”工程、培育新能源產業等若干成功實例,為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了可借鑒復制推廣的成熟經驗和優良范本,美麗中國的生態底色越來越絢爛。
回顧近幾年來世界地球日的全球主題,無論是“眾生的地球”,還是“攜手為保護地球投資”,無論是“修復我們的地球”,還是“珍愛地球守護自然資源”,都不約而同地揭示了契合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主旨。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必須開展全面深入高效的國際合作,中國在這項重大全球事務中不敷衍不懈怠不自滿,發揮著越來越關鍵的引領作用,“中國方案”正越來越受到廣泛的國際認可。(文明網評員:孟祥龍)
(https://mp.weixin.qq.com/s/nQRdF9zjfLVNQdUY7laH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