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棗莊市市中區礦區街道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全面推進河湖長制工作為抓手,聚焦“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關鍵環節,全面落實各項管護措施,促進轄區水生態環境改善。
一、織牢“一張網”,壓實責任強推動。完善規章制度。制定《礦區街道河長制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主要職責和保障措施。定期召開水環境治理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難點問題,確保河長制工作落地見效。壓實工作責任。在東沙河礦區段及官地河遠大段,設立社區河長3名,具體負責屬地河段的管理和保護工作,同時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實行聯防聯控。
二、下足“硬功夫”,綜合施策強治理。清理河面垃圾,消除污水直排。一方面,定期組織人員、機械打撈清理轄區內河道溝渠及兩岸邊坡內的生產生活垃圾及雜草等,今年以來累計清運漂浮物及各類垃圾30余車。另一方面,進行居民小區雨污混流出水口改造,封堵河道出水口、并入污水管網,確保街道全線無地表水及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搭建人工浮島,栽種水生植物。在東沙河東井段河面搭建2處人工生態浮島,栽植黃花鳶尾、千屈菜等水生植物2000余株,河道栽植水葫蘆1000余株,有效吸收水體中的氮、磷等有機污染物,凈化河道水質,修復水生態系統,美化河道環境,形成“會呼吸、會吸塵”的“迷你濕地”。安裝曝氣增氧機,提升水體含氧量。針對部分河道水體含氧量低的問題,購置安裝曝氣增氧機6臺,有效增加水體與空氣接觸面積,提高水體溶解氧含量,加快水體有害氣體的排出,促進上層富氧水和底部貧氧水的充分交流。
三、凝聚“向心力”,日常監督強管護。加強居民宣傳引導,共同參與水域保護。開展針對性宣傳,發放明白紙600余份,號召居民共同守護河道環境,杜絕向河道內傾倒垃圾、亂扔雜物等行為,增強群眾保護河道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共同參與到水域環境提升活動中來。建立巡查制度,做好巡河工作。為做好河道日常監管工作,建立了水域環境聯合巡查制度,由街道環保部門牽頭,聯合環衛、衛健、綜合行政執法等職能部門組成聯合巡查隊伍,每月3次對轄區范圍內水域進行巡查,密切關注河道浮萍、水草生長等情況,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強化監測,確保水質無污染。定期聘請專業機構對河道水質進行檢查和評估,對污水主要指標進行監督性監測,根據監測結果采取相應措施。同時,對日處理能力較大的居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實施抽檢監測,確保水環境安全。
(https://mp.weixin.qq.com/s/BHv48WxBkTHhKDJfFPIs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