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棗莊市市中區以“四季村晚”為切入點,以群眾性小戲小劇為主要內容,搭建更大鄉村舞臺,唱響鄉村文旅融合“大戲”,為鄉村振興賦能增彩。“四季村晚”演出場次達120余場次,融入小戲小劇作品20余部,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新穎、個性化的原創文藝作品,讓本土文化“留下來”,讓文藝作品“活起來”,讓文化名片“靚出來”。
敢想敢創,鄉村“有戲”。市中區依托鄉村厚重的歷史文化、淳樸的人文風貌、廣闊的發展空間,結合傳統文化和時代元素,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借助“四季村晚”的舞臺,通過戲劇表演的形式展現在廣大農民群眾眼前,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各基層莊戶劇團加強隊伍壯大,大力培訓鎮村文藝骨干,帶動熱心群眾參與;加強精品創作,潛心研究劇本內容,新推出一大批鮮活動人、短小精悍的小戲小劇;做好活動結合文章,充分利用鄉村文化廣場、百姓大舞臺等文化陣地,與“周六劇場”暨送戲進鄉村、“一村一年一場戲”等文化惠民工程相結合,讓更多基層群眾真正感受到文化惠民政策帶來的實惠,共同掀起農村文化熱潮,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加強宣傳,擴大覆蓋面。“四季村晚”+“小戲小劇”是創新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模式的一種探索,去年以來,市中區文化和旅游局通過舉辦“四季村晚”市中區群眾性小戲小劇“大擂臺”,遴選出優秀作品,在全區進行群眾性小戲小劇巡演,鎮街巡演覆蓋率達到100%,形成群眾看、群眾學、群眾演、群眾比的熱烈濃厚氛圍。同時,借助互聯網的傳播優勢,充分利用微信、抖音號、視頻號、公共文化云平臺等新媒體平臺,不斷拓展“四季村晚”+“小戲小劇”的內涵和外延,充分發揮鎮街宣傳車、村級廣播等作用,利用送戲下鄉、公益電影放映等時機,做好活動前的預熱,擴大活動影響,全方位、多頻次宣傳文化活動信息,早知曉、多參與,將之打造成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良好抓手。
四季村晚,潤物無聲。市中區四季村晚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不斷豐富村晚原創劇目,讓四季村晚走進千家萬戶,營造全民參與、全民同樂、全民共享的良好文化氛圍,共同掀起農村文化高潮。 (記者 孔浩 通訊員 谷立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