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君,女,1974年5月出生,棗莊市臺兒莊人,中共黨員,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手工蠶絲制作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棗莊譚氏絲綢有限公司法人。該同志身殘志堅,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將省級非遺項目手工蠶絲制作技藝根植于鄉村,數十年來誠實守信,勤奮經營,譚氏絲綢公司取得了巨大地發展。譚君先后被評為國家桑蠶標委會委員、山東省巾幗創業帶頭人、“棗莊市十大優秀志愿者”及“殘疾人創業標兵”、棗莊市鄉村振興巾幗創業帶頭人、“棗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其所成立的譚氏絲綢莊先后被評為“2011年度愛心企業”、“山東省殘疾人就業基地”。
母親的一句話,她堅守了數十年
譚君出生于手工蠶絲制作世家,在祖輩們的熏陶下,譚君從小就對手工蠶絲制作擁有濃厚的興趣和不一樣的情懷。很小的時候,一有時間譚君就跟著母親學蠶絲制作,而母親也總是一遍一遍地細致講解著制作要領。“一定要讓手工蠶絲制作技藝傳承和發揚下去”,這句母親放在嘴邊的話,成了母親的執念,也是譚君的執念。由于手工蠶絲制作從選繭、煮繭、剝繭、晾曬、拉絲、手工定位,每一個環節對技藝要求都非常嚴苛,工藝復雜,歷來傳人不多。作為手工蠶絲制作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譚君在心里默默地立下誓言,勇敢地承擔起傳承責任,一干就是數十年。
為了讓手工蠶絲制作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2020年,譚君個人出資建設集絲綢歷史、絲綢產品展示、絲綢知識科普、絲綢技藝培訓和青少年研學為一體的絲綢展館。在館內開辟絲綢文化、譚氏絲綢主要傳承人譜系、蠶絲制作傳承技藝、蠶的一生以及魯南絲綢發展等展區,通過圖片、實物等形式講述了魯南絲綢的發展歷史和工藝流程。譚氏絲綢展館彌補了大運河流域無專業絲綢展館的空白,填補了研究魯南絲綢發展的空缺,有效地宣傳了大運河絲綢知識。2021年11月,譚氏傳統蠶絲制作技藝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展現魯南技藝風采,譚君積極參加濟南、德州、海南等地的各類展會,借此推廣手工蠶絲制作老技藝。2022年9月,譚君應邀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首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現場制作演示傳統手工蠶絲制作技藝,將活態展演和產品展示有機融合,受到原省委書記李干杰,原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等領導的高度贊揚。
改良制作技藝,誠信經營保質量
1994年譚君入職臺兒莊絲綢公司,就職期間開闊了眼界,學習了新的蠶絲技藝,譚君對手工蠶絲制作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對傳統手工技藝進行了創新和改良。2009年,譚君成立譚氏絲綢莊,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創業生活。創業之初,流動資金少,蠶絲成本貴,越來越多的機器產品充斥市場,手工蠶絲制品產量越來越跟不上市場的需求,加之市面上不斷出現價格低廉的的假冒偽劣品,絲綢莊經營面臨巨大的考驗。面對高額利潤的誘惑和資金成本的壓力,譚君執著地堅持手工制作技藝。“寧愿一年少做十條,也不做差一條。手工蠶絲制作技藝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傳承弘揚不易,作為傳承人,我一定要堅守陣地,不能讓這塊招牌砸在我的手里!”譚君頂住壓力,積極轉變經營思路,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基礎上,譚君改良推出精美實用的天然蠶絲被、亞麻席、絲綢睡衣等產品,手工制作出的蠶絲制品質地細密、手感松軟、厚薄均勻、透氣保暖,深受顧客的歡迎和喜愛。在譚君的努力下,譚氏絲綢有限公司擁有自主產權的譚氏絲綢莊一處,各類營銷門店五處,桑繭養殖合作社5家,公司2019年度—2021年度年銷售額達到300萬。譚君靠著誠信經營,用精美足量的產品,一點一點贏得客戶的信任與肯定。十幾年間,譚氏絲綢從未發生因產品質量而引發的投訴,先后被評為誠信單位,棗莊老字號等榮譽稱號。
傳幫共致富,勇擔社會責任
譚君通過努力致富后,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譚君因車禍造成肢體三級殘疾,她深知殘疾人生活不易,盡其所能幫扶特殊人士。譚氏絲綢莊先后錄用了17名殘疾人就業,免費培訓手工蠶絲制作技藝,讓其掌握自食其力的技能。“傳統技藝需要傳承,會的人越多越有利于技藝傳承。況且學會這門技藝也可以成為他們的謀生手段,互利共贏的事情何樂不為呢。”譚君坦然地說到。2009年譚君成立“譚氏絲綢莊救助基金”,每年為從事蠶絲制作的殘疾人及其子女捐款數十萬元,組織義工愛心活動近百次,帶動農村婦女匯集雙創力量,推動鄉村振興,綻放棗莊鄉村振興巾幗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