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行走在市中大地,重點項目工地上熱火朝天,產業園區車間內機器轟鳴……處處洋溢著蓬勃發展的生機活力,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滾滾熱潮。
今年以來,棗莊市市中區圍繞“強工興產、轉型突圍”、工業倍增的部署要求,以工作加力提速為主線,深入實施“工業強區、產業興區、城建立區”戰略,高效統籌發展和安全,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數字是對發展最好的證明:前三季度,市中區GDP完成257億元、增長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9%;1—10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6.5億元、同比增長9.2%。
聚力實施工業倍增
加快匯聚轉型新動能
作為省重大項目,山東泉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組織建設年產15GW異質結(HJT)電池、15GW異質結(HJT)光伏組件及5GWh儲能產品項目正在積極推進,施工現場一派繁忙,計劃分三期實施。“今年2月份,一期建設6GW組件產線中的3GW產線已正式投產,目前訂單穩定,進入了量產階段。同時,剩余的3GW產線,設備正在安裝調試中,預計12月實現投產;二期計劃建設10GW異質結電池、9GW異質結光伏組件產線,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三期項目的前期工作已經著手布局,爭取盡快建設投產。”該公司辦公室主任李會說。
今年以來,市中區大力實施傳統產業倍增行動計劃和“技改煥新四個提升”行動,棗莊金正100萬噸鐵礦石采選等重大支撐項目開工建設,中聯水泥等技改項目穩步推進。著力實施新興產業攀登行動計劃,泉為一期竣工投產、二期加快建設,2023獸藥創新&合作高峰論壇活動成功舉辦,中國獸藥谷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傾力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行動計劃,115家企業實現升規納統,國檢集團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維漢界、公信安科獲得省瞪羚企業認定,為全區工業經濟蓬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持續強化招商引資。精心組織開展招商引資“百日會戰”,1—9月,累計新簽約棗莊中環智能制造產業園、魯南超算中心、潤泉生物、婷創益生菌、永正汽車城、海聯金匯汽車零部件制造等過億元項目71個、總額達676.6億元;巨灣技研、廣藥集團寵物大健康產業、轉轉網等286個優質項目正加速洽談推進。
抓緊抓實項目建設。健全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紅黃藍”三色通報等系列制度,截至9月底,全區實施類項目全部開工,累計完成投資107億元,占年度計劃的88.7%,全面掀起項目建設強大聲勢。
傾力優化營商環境。扎實開展聯系服務企業遍訪活動,全面落實《關心關愛企業家十條措施》,高規格召開第一屆企業家大會,大張旗鼓表彰34名企業家,并在榮耀廣場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升旗,以城市的名義向企業家致敬。
聚力統籌城鄉一體
全面塑造城鄉新面貌
近日,在青檀路與光明路路口西南角的檀光西游園,記者見到前來游玩的市民絡繹不絕,家長陪著幼兒,在塑膠兒童游樂處盡情感受運動的快樂;老人或散步或打牌,享受這處人居和諧的“生態客廳”……
今年以來,市中區有序實施“三區”同建,聚焦老城區更新、城市新區提升、市南工業區突破“三區”同建抓推進,西昌路等6條城區道路提檔升級,檀光游園等7處游園改造完工,20處綠化節點打造完成,55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有序實施;萬達廣場、喜來登酒店等項目進展順利,城市花海已向群眾開放;棗莊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年底全部封頂、明年9月開始招生,澇坡片區拆遷改造穩步實施,城市承載力和吸引力不斷提升。
加速繁榮城市經濟。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魯南水城·棗莊老街11月將重新裝修、管理團隊全面進駐,中央廣場已和吾悅廣場簽約、預計明年上半年正式開業。二手車市場率先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成立海外分公司,截至10月底,全區出口二手車1067臺、結匯2億元。
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全力支持思克奇、龍業食品等企業膨脹規模,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總數達到75家,高質高效農業產業鏈企業發展到52家、實現營收8.6億元。加快實施全域化美麗鄉村提升行動,西王莊鎮譚家河鄉村振興示范區等5個片區全面起勢,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省、市級美麗鄉村覆蓋率達到73%。
聚力優化民生福祉
全力實現保障新提升
日前,市中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物業管理服務品質提升“百日攻堅”行動,成立工作專班,凝聚工作合力,有效破解了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物業難題。累計催繳維修資金770余萬元,小區施劃停車位1850處,增設便民充電樁256個、新建停車棚23個,新增專業化物業服務小區84個。
今年以來,市中區用心辦好民生實事。1—9月,民生支出22.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5%,10件惠民實事穩步推進。成立全省首家群團公益發展基金會,持續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標準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截至10月,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8653.1萬元。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加快美德信用建設,大力推廣“榴花分”注冊,布局信用積分兌換超市15分鐘服務圈,真正實現信用“變現”。持續擦亮“學在市中”教育品牌,組建高中教育集團,東湖小學改擴建項目、十六中南校異地擴建項目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區實驗中學二期等改擴建項目正加速推進,預計新增中小學學位3100余個。以打造區域醫療中心為目標,加快博愛醫院、市立二院康養中心等項目建設,全區基層醫療機構“優質服務基層行”國家基本標準達標率100%。
切實守牢紅線底線。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該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在全市率先通過資質認定評審。深入開展化工、防汛抗旱等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向好。統籌抓好意識形態、信訪維穩、金融安全、糧食品藥品安全等“一排底線”,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記者 劉振江 通訊員 褚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