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村硬化了道路,直接鋪到了家門口,出門再也不走泥路了,給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近日,棗莊市市中區齊村鎮鳳凰村村民蔡先偉高興地說。
近年來,市中區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堅持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并重,聚焦服務群眾和保障民生,不斷健全完善聯農富農機制,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聚力補齊鄉村道路基礎設施短板,最大限度惠民利民。
該區制定了《市中區銜接資金項目入庫指南》,印發了資金使用負面清單,在指導鎮(街)申報鄉村建設項目時,按照入庫指南規定,優先支持服務改善群眾基本生產生活、公共服務等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補足村內道路短板弱項,增加基礎設施有效供給。同時,在村內道路建設過程中,針對各村修建需求較多和銜接資金有限的矛盾,在項目審批時重點支持“連戶路”和“產業路”的建設。緊盯影響群眾出行的泥土路和年久失修破損嚴重的隱患路,打通服務群眾生產和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的生產路,對村內狹窄巷道、斷頭路等群眾反映強烈的道路進行新建、改建。
該區嚴格履行“村申報、鄉審核、區審定”程序,由村集體召開黨員及群眾代表民主評議會,通過鎮相關部門實地核查、黨委會審核,提報區鄉村振興局召開部門評審會議,確定建設項目。采取鎮(街)專班推進、交通運輸部門業務指導、第三方監理審計公司專業監督、鎮鄉村振興辦、道路辦和村黨員群眾代表日常監督“五位一體”的建設監督模式,形成工程質量監督制度化、專業化、規范化。該區把實施以工代賑作為聯農帶農機制重中之重,制定印發了實施流程和相關管理規定,幫助群眾持續增收,今年共實施5個項目,吸納脫貧群眾和低收入群體務工140余人,發放勞務報酬38.7萬元,并通過開發設置公益性崗位和優先安置幫扶專崗,落實管護人員,進一步拓寬脫貧群眾利益聯結機制。
3年來,市中區投入各級銜接資金2278.7萬元,資金占比50.04%,鎮街自籌300余萬元,實施村內道路硬化項目36個,53個村15500余戶群眾受益;投入銜接資金1698.2萬元支持農業產業發展,項目收益約110萬元,惠及1200余名脫貧人口。(記者 王兆虎 通訊員 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