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的房間仍然亮著燈,只寫了幾個字的紙張被扔進廢紙簍,沒吃完的飯菜無奈地躺在桌子上……浪費現象就發生在你我身邊。節儉是個人對待生活欲望的態度,它不僅是一種生活習慣,更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一個勤儉節約的人,一定是一個自知、自律、自省的人。
“儉能立名成業,侈必墮落自敗”“奢靡之始,危亡之漸”@,中華民族很早就認識到,勤儉節約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實際上卻攸關個人和國家的命運。晏子甘居陋室、食不重肉,諸葛亮儉以養德、鞠躬盡瘁,蘇東坡倡儉戒奢、以儉養生,其傳名后世、廣為頌揚;商紂王酒池肉林、周厲王與民爭利、石崇與人競富,其結局凄慘、教訓深刻。
勤儉節約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作風和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當年,美國記者斯諾到延安采訪,看到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吃的是粗糙的小米飯,穿的是用繳獲的降落傘改制的背心,住的是簡陋的窯洞,不由感慨地稱贊這是共產黨人身上的“東方魔力”,并斷言這種力量是“興國之光”。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么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八項規定扎緊“厲行勤儉節約”的制度籬笆,到反“四風”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說“不”,再到“光盤行動”狠剎舌尖上的浪費,節儉之風大興。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奢侈浪費等現象時有發生。但是消費不等于浪費。如今的富足源于大自然的饋贈,來自科研人員的夜以繼日,有賴于農民的辛勤勞作,來之不易,需倍加珍惜。要敬畏勞動成果?!耙恢嘁伙垼斔紒硖幉灰?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人們欣羨田園生活,本質上是對樸素生活的向往、對勞動創造的贊嘆。品鱸魚之美,勿忘“出沒風波里”的艱辛;食盤中之餐,須記“田家秋作苦”的汗水。萬物生長,每一分傾注時光與汗水的勞動都不容辜負,而節儉正是尊重勞動的應有姿態。要崇尚簡約生活。節儉既是生活富足的源泉,又是內心豐盈的高級注腳。 “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吾心獨以儉素為美”5,節儉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生活美學。近年來,“極簡主義”“斷舍離”等概念逐漸被推崇,綠色環保的服飾、家居設計備受青睞,追求簡約適度的生活理念漸成潮流。在物質豐盈的今天,洗盡鉛華、擺脫心為物役的束縛,才能更接近生活的本真。要培養節儉習慣。要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把節儉意識牢記心頭,化為做人做事的準則,通過躬行節儉,實現從“要我節約”到“我要節約”的轉變,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成為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