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棗莊市市中區文化路街道緊緊圍繞“放管服”改革目標任務,踐行“以人民為中心”服務理念,創新思路、勇于探索,以“四化”工作模式打造“四心”便民服務中心,扎實有效推動政務服務提質增效。
01、提升窗口專業化能力
打造“精心”服務品牌
打造專業隊伍。通過專題培訓、實戰練兵等方式,全面提升窗口人員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打造一批業務理論精、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業務骨干,實現辦事群眾咨詢有問必答、有惑必解。先后組織開展業務培訓、服務禮儀培訓等專題培訓7場、168人次,選派5人到區不動產登記中心、社會保障服務中心、醫保局輪訓。強化專業評比。開展“窗口服務之星”評比活動,將評比結果與窗口人員年終考核、評先樹優直接掛鉤,激發窗口人員爭先創優意識。2022年共評選出“窗口服務之星”3人。規范業務流程。公開“一次辦結”高頻事項清單29項,制訂窗口管理、服務禮儀、業務指南等制度,規范窗口工作紀律和業務辦理流程,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結合“優職能優流程優服務”“領導干部走流程”等活動,著力解決審批過程中存在的堵點難點問題,精簡辦事流程。
02、推進場所標準化建設
營造“暖心”服務環境
優化服務功能。合理規劃服務大廳布局,設置了母嬰室、等候休息、自助辦理等6大功能服務區,提供更為溫馨、舒適、便捷的服務環境。強化服務設施。配備自助電腦、自助查詢機等自助設備4臺,提供在線查詢、申報、辦理、繳費等服務,打造全天候智慧政務自助服務區。提供便民服務箱、醫療箱、愛心雨傘等便民用具,努力營造“居家式”政務服務體驗。細化服務管理。設立導詢臺和幫辦代辦窗口,配備3名業務人員,讓群眾進入大廳就可享受“一站式”貼心服務。聚焦特殊人群,特別是針對老人、軍人等群體開辟“最暖一扇窗”,無需預約,即可優先辦理。
03、樹立服務人性化意識
塑造“貼心”服務形象
錯時延時服務。推行“午間不斷檔·周末不打烊”服務,對延時服務明確了范圍、方式和工作要求。適時調整延時服務范圍增加辦理人員,例如在醫保集中征繳、獨生子女中考審核等期間,做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累計提供延時服務100余次。主動靠前服務。深化“一次辦好”服務理念,窗口人員通過與辦事群眾溝通,將醫保救助與臨時救助,經營許可與創業補貼等事項有效結合,讓辦事群眾有更多的選擇,實現進一次門辦理多個業務,一套材料辦理多個業務事項。上門貼心服務。將窗口服務的“現場幫”向“上門幫”延伸,為老人、行動不便等特殊群體提供上門服務的辦事平臺。通過群眾電話咨詢預約,由窗口人員根據情況為其量身定做辦事流程,上門進行現場辦理。截至目前,為行動不便老人、殘疾人提供上門服務32次。
04、建立回訪常態化機制
鑄造“用心”服務體系
建立“即辦即評”機制。在各窗口設置“好差評”二維碼,辦事群眾可以在事項辦理結束后,通過實時掃碼對服務窗口進行“即辦即評”。針對老年特殊群體,通過設置服務臺賬、意見箱、“辦不成事”窗口等方法,對業務辦理進行線下評價。建立“辦結快訪”機制。每月抽取30%登記的已辦結事項進行電話回訪,重點征求企業和群眾對業務辦理效率、辦理流程、服務態度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及時將問題反饋至窗口,要求限期整改,并及時跟進情況,確保溝通服務到位。建立“首接負責”機制。受理人員對首次受理的業務做到“一次性”告知提供材料清單,并對辦理的業務全程負責,對在辦理過程中有問題或不滿意的群眾跟蹤負責到底,確保群眾滿意度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