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滕州市以殯葬改革、婚俗改革、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試點工作為契機,聚焦殘疾人和流浪乞討人員群體,聚力體制機制建設、創新爭先案例、惠民實事落實、痛點堵點疏通等內容,社會事務領域工作成效顯著提高。
樹牢“三種意識”,殯葬改革走深走實
?。ㄒ唬淅巍盀槊瘛币庾R,瞄準“實”字惠民生。惠民殯葬政策持續提標擴面?;練浽岱召M用實現全免除?;鸹C明、遺體袋等納入基本殯葬服務范圍,免費項目由5項提高到10項,免除費用每人達到1420元,每年為群眾免除資金1400余萬元。特困人員入公益性公墓安葬費用實行政府統籌。特困人員骨灰到公益性公墓(公墓已獲得市行政審批部門批復建設)安葬,公墓單位免除維護管理費,墓穴費按照市發改局定價由市政府撥付到公墓單位,此項政策正在部分鎮街試點運行,已審批2起,撥付資金6600元。
(二)樹牢“爭優”意識,突出“先”字做示范。規范性基礎工作突破夯實。編制完成殯葬設施專項規劃。委托廣州新城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編制完成《滕州市殯葬設施專項規劃(2019--2035)》,已通過市規劃編制會議,全域布局21處殯儀服務中心(殯葬服務站)和45處公益性公墓。核定公益性公墓價格。統籌公益性公墓定價要素與程序、公墓覆蓋全市與鎮村、公墓發展當前與長遠,突出公益屬性,經成本核算,市級公墓墓穴3500元/穴,維護管理費標準70元/穴﹒年;鎮村級公益性公墓核定最高限價,公墓墓穴價格3300元/穴,維護管理費60元/穴﹒年。維護管理費按照20年一個周期一次性收取。開展移風易俗示范村居建設。設立建設任務、建設內容、政策扶持三個指標,建立市級工作領導小組、鎮級督導隊、村級紅白理事會三個組織,按照寧缺毋濫、示范引領的原則,首批評選移風易俗示范村居7個。
?。ㄈ淅巍皳敗币庾R,嚴明“責”字抓落實。違規殯葬行為穩步整治?;厥諝浌芩洜I管理權。糾正殯管所對外承包違規情形,市民政局收回殯管所經營管理權,投資1000余萬元,升級改造業務廳、悼念廳、儲油設備等設施,并完成消防評估驗收。建立違規殯葬行為紅黑榜制度。強化督導考核,發揮綜合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每季度至少頒布殯葬改革紅黑榜1次,將殯葬改革納入市級對鎮街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指標。
著眼“三個更加”,婚俗改革做精做優
?。ㄒ唬┲刍橐鲚o導模式更加多樣。建立“社工+婚前教育課堂”模式。通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面向適婚青年開展婚前課程,已開展婚前輔導課堂10次,家風家教云課堂12次。建立“志愿者+幸福護航”模式。邀請法律、心理學者等專業志愿者,對協議離婚人員開展心理疏導、婚姻危機干預、法律咨詢等服務,已召集志愿者60人。
?。ǘ┲刍樗锥Y儀更加文明。開展特邀頒證活動。特邀人大政協、五好家庭、金婚夫婦等人員,舉辦小型集體頒證儀式6次,同時為1200余對新人開展免費頒證服務。開展婚慶陋習整治活動?;槭鲁修k機構、當事人簽訂抵制婚慶陋習承諾書,婚慶當事人承諾做到“五嚴禁”,婚慶服務機構承諾做到“兩不準”,從源頭上遏制婚慶陋習的發生。
?。ㄈ┲劢M織保障更加有力。制定婚俗改革方案。市政府印發《滕州市婚俗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從四個方面、九項活動對婚俗改革工作部署,并納入經濟社會綜合考核。成立婚俗改革專班。設立由11個市直單位和21個鎮街組成的婚俗改革工作專班,作為婚俗改革議事協調機構,明確責任分工,強化部門聯動,合力推進婚俗改革。
聚焦“三類群體”,紓困舉措兜準兜牢
?。ㄒ唬┚劢沽骼似蛴懭后w,實時注入家庭溫度。救助能力大幅提高。本年度開展救助活動120余人次,救治流乞群眾81人,維護流浪未成年人權益6人,平安護送返鄉人員46人,現有在站滯留就醫人員35人。救助手段日趨多樣。通過全國救助尋親網、抖音、今日頭條等尋親平臺,助力長期滯站人員返家3人。全面落實流浪乞討人員身份查詢,為長期滯站人員辦理落戶及醫療保險,及時為符合條件人員申報特困政策。救助渠道暢通無阻。公布24小時救助熱線電話,實行全天候無間隙駐站站外救助。加大街頭巡查力度,對不愿進站的流乞人員發放食物、棉被、衣服、聯絡卡等,解決求助人員食宿難、返鄉難問題。
?。ǘ┚劢箽埣踩巳后w,精準落實惠殘政策。準確識別,精準發放。便民服務大廳設置“扶殘助殘一件事”服務專窗,開設“助殘熱線”,開通“短信提醒”功能,實現殘聯、人社、公安等部門數據信息共享,實現殘疾人兩補政策人員應補盡補、應退盡退。每月為3.4萬余名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和生活補貼514萬余元。簡化程序,精心服務。全面貫徹“優職能優流程優服務”提升行動,兩項補貼審批權限下放鎮街,簡化審批流程,強化數據比對,實現兩項補貼辦理“全程網辦”、“跨省通辦”。
?。ㄈ┚劢咕裾系K群體,全面開展精康服務。培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機構。建設區域性精神障礙康復機構,投入使用市殘疾兒童康復中心、市精神衛生中心、滕州泰康心理康復醫院和康立精神病醫養機構。全面開展政府購買精康服務。開展“精康服務·心雨彩虹”社工項目,為全市5000余名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居家服務。精準化體系化開展精康服務,編制完成2022年政府購買精康服務方案,計劃開展未成年人“精康服務·花蕾”、青壯年人“精康服務·桃李”、老年人“精康服務·桑榆”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