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造”作為鄉村振興富民的重要基礎之一,也是促進“家門口”就業增收的重要渠道。山東棗莊滕州市南沙河鎮深入挖掘各村地域特點、文化底蘊,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牌、一片區一特色”的美麗鄉村,全域推進鄉村振興的“南沙河手造”工程。
南沙河鎮素有“粉皮之鄉”的美譽,上徐村粉皮產業協會通過申請“團圓”品牌,對粉皮進行精包裝銷售,利用網絡打響名牌,為產業贏得了嶄新的發展空間,合作社每年通過網絡銷售粉皮1.5萬噸,農民年人均增收1.3萬元。同時,積極發展體驗式購物,讓群眾親身感受食品制造的每個工藝,既產生了經濟效益,又提升了品牌美譽度。
在古石片區,因水而興、因石而揚名的小鄉村聲名鵲起,依傍國家小二型水庫的靈氣,一道以“石文化”為載體的傳統石頭部落成為亮麗的風景線。鄉村記憶收藏館、紫金石石雕、“貓頭鞋”“春雞”“蛤蟆褲”成為手造精品,這里春可賞花觀石,夏可垂釣戲水,秋可采摘采風,冬可碣石休閑,一派“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的”現代鄉村景象。
“馮莊號稱木工鄉,風箱馬扎耩子強”。在南沙河鎮馮莊片區,村民至今還有一個稱呼叫“木匠”,作為一項古老的營生,從事木工技藝養育了一代又一代馮莊人。如今,馮莊片區已發展規模以上木工廠企10多家,手造馮莊木雕、“地八仙”桌椅板凳、各式馬扎、崔莊紅木豐富著大家小院的美好生活,建成的“馮莊家鄉記憶園”詳細記錄了此情此景,許多傳統的木工工具仍能在這里找到“注腳”。
南沙河鎮前辛章村是滕州草編的發源地,當地村民通過成立草編合作社,不僅使傳統產業得到挖掘與創新,也使小麥秸稈得到了綜合利用。草編產品除銷往周邊地區外,還出口到意大利,年產值200余萬元,合作社員人均增收5000余元。“前辛章草編”被列為棗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該村成為聞名遐邇的“草編專業村”。
走進南沙河,映入眼簾的不僅有風景如畫的村容村貌,還有一幅幅手造工藝人勞作的辛勤圖景,他們用雙手編織起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在這里,眾多手造工藝經過歲月的洗禮而不褪色,在時代發展中不斷傳遞著古典精致的手工藝之美,用“小手藝”創造“大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