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荊河街道高度重視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全面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不斷深化,圍繞群眾需求,吹響文明新風號角,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縱深發展。
推進陣地建設,打造文明實踐“主陣地”。為提升文明實踐凝聚力,建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陣地,荊河街道堅持群眾在哪里、陣地就建到哪里,建立縱向涵蓋街道、居兩級,橫向輻射黨政群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網絡,明確建設“五有”標準:“有陣地、有計劃、有隊伍、有實踐、有成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按照“六個一”(一塊站牌、一個功能指引牌、一間辦公室、一系列陣地、一個項目菜單、一體化宣傳氛圍)和“四統一”(即:統一標識、統一牌匾、統一背景板、統一管理制度)標準規范建設,明確專兼職管理人員,科學合理安排實踐活動。街道在高標準建設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同時,在 44個社區、12所中小學校及真愛商城、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等專業市場建設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了新時代文明實踐行動街道全覆蓋,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推進志愿服務,唱響文明美德 “最強音”。創新形式,開展志愿服務。圍繞“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理念,整合人員隊伍、資金資源、平臺載體,在街道和社區內開展創城宣傳、扶貧幫困、關愛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疫情防控、健康義診、法律援助、非遺手作培訓等志愿活動。今年以來,針對不同人群開展“五為”志愿服務,全面提高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大力倡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組織各類服務活動共計800余場,受到轄區內居民的一致好評。為了幫助困難學生解決學習、生活難題,街道開展2022年救助特困大學生暨“慈善助學圓夢”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通過慈善救助、慈善助學、臨時救助等措施幫助困難家庭,幫助他們克服目前的困難,鼓勵他們樹立生活信心。組織志愿者在步行街繪制手繪墻,美化環境的同時讓群眾抬頭見“文明”,活動被新時代美德山東欄目、滕州電視臺、大眾網滕州報道,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形成了“人人參與 人人共享”的文明之風。

推進以文化人,傳播健康生活“主旋律”。積極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真正實現送服務、面對面。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在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引導群眾在潛移默化中踐行新風尚、傳播正能量。街道組織了百余人的文化表演志愿者隊伍,走進基層廣泛開展文藝演出、藝術技能輔導、文化遺產保護等形式多樣的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先后在賜宴街、清河、北門里社區舉辦社區文化節,在街道轄區內廣泛開展“文化進萬家”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送文藝進社區。在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了非遺文化傳承室,邀請非遺傳承人顏景芝開展了魯繡技藝培訓,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傳統文化,學會刺繡的傳統工藝,深受市民喜愛。同時,以中國傳統節日為切入點,深入開展傳統文化、傳統技藝實踐宣傳活動,今年來,在端午節、“七一”、“七夕”等節日開展演“品味粽香”、“抖空竹”等表演,讓中華文化深入人心。
推進行為實踐,提升居民“高素質”。在“踐”字上下功夫,為提升素質做文章。未成年人是城市生活的參與者,更是未來城市的建設者。以‘從娃娃抓起’的反哺教育作為提升居民素質的重要抓手,形成‘幼兒-家庭-社區’齊步走的良好格局。街道舉辦“走進校園送文明”交通安全知識宣傳,讓交通文明深入每一個人的心中?!按笫掷∈帧保刭|共提升。為進一步提高群眾法治意識,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司法所組織普法志愿者宣傳活動,走到群眾身邊,就新時代居民關心關注的婚姻家庭、農民工維權、物業等與群眾息息相關的問題進行詳細講解。進一步提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踐行同創全國文明城市,共享美德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