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建設幸福美麗新棗莊”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介紹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孫海鵬 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
邵 利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干部管理學院專職副院長
李從望 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市文旅事業發展中心主任
全國文明城市是評價一個城市發展水平的最高榮譽,是最具價值的城市品牌。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提升城市品質、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高規格推進、高標準創建,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廣泛動員,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一、堅持高位推動,壓緊壓實創建責任。5月7日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大會召開以來,市委陳平書記5次作出專項批示,陳平書記、張宏偉市長多次到創建一線開展專題督導調研,幫包市領導共督導50余次。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孫起生先后召集專項推進會、分析調度會、現場督查會等各類會議10余次,持續壓實“指揮部+專班+網格+工作線”責任體系,有針對性研究破解農貿市場改造、交通秩序整治、重點點位周邊小區提升等創建突出問題,有效凝聚形成了強大創建工作合力。二、創新形式手段,不斷提升工作質效。利用“文明棗莊”APP,開發應用文明城市創建網上工作模塊,將點位信息、網格數據、測評標準、評分規則等錄入系統,實現全流程數字化、標準化、規則化、可視化。截至目前,已通過平臺發布集中督導任務86次、任務1264個、推動問題整改3578項,進一步優化反饋整改效率。科學借助外腦,邀請領導專家、第三方機構等,開展專題培訓6次,有效提升創建專業化、精準化水平。三、突出氛圍營造,形成強大創建聲勢。在全市各級各類媒體開設專題專欄,刊(播)發創建工作稿件1.2萬篇(條)。利用景觀小品、戶外大屏、交通護欄、宣傳欄等各類載體,增設創城公益廣告、宣傳橫幅5.7萬余處。面對全體市民,發布“爭創文明城 共建新棗莊”公開信;面向全體黨員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發布“黨員走在前 人人做表率”倡議書;針對突出存在的不文明行為,發布進一步加大不文明行為監督處罰力度的通告,有效提升了創城宣傳的針對性、實效性,營造了濃厚創建氛圍。四、從嚴督導考核,推動創建點位達標。制定《棗莊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考核計分排名辦法》(試行),采取市創建辦全面督導、工作線專項督導、市委宣傳部機關網格督導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專項督導19輪次,發布創建工作簡報39期,制作突出問題專題片4部,在市級主要新聞媒體排名通報8期。7月上旬,采取視頻會議形式,對二季度綜合排名后兩位的區進行約談,進一步傳導壓力、鞭策后進。截至目前,全市929個上報中央文明辦測評點位,整改達標率達80.13%。當前,各項創建工作已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下一步,我們將在全市確定一批重點點位,以前期打造的示范和達標點位為模板,加大對市場、社區、交通場站、醫院等4類組合點位的綜合整治力度,對點位周邊,特別是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的環境衛生和秩序實施常態化、精細化管理,確保車輛停放有序、道路整潔暢通、基礎設施完善,8月底前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進行重點點位精準提升,以點帶面推動全方位提升達標。創建文明城市不是一朝一夕,創城工作始終在路上。我們將拿出“創則必成、戰則必勝”的信心和決心,大力弘揚“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不折不扣完成好各項創城工作任務,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以實際行動和良好業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答記者問
01大眾日報記者:我市2019年頒布了《棗莊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如何切實發揮其對不文明行為監督處罰力度,提升市民文明程度,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孫海鵬:《棗莊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于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這是棗莊市首次頒布文明行為促進方面的專項地方性法規。貫徹落實好《棗莊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進入法制化、規范化、長效化的重要舉措,也是運用法治手段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保障。在具體工作中,有三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積極宣傳引導。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基層黨組織、社會團體、行業協會及其他組織要結合職能定位、行業特征,對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強調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性、緊迫性與重大意義,普及創建標準、提倡做法及禁止行為,培訓學習《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嚴格遵守文明行為準則,及時勸阻不文明行為,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廣泛推樹先進典型,實現全員動員、全域創建,確保人人知曉、人人參與、人人支持。
二是強化監督執法。各級公安、城市管理、市場監督管理、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衛生健康、教育、文化和旅游、商務、民政、農業農村、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應按照各自職責,及時糾正不文明行為,加大違法違規行為發現查處力度,提升執法剛性及規范化水平。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行業協會等應當規范執行公約、規約、規范,強化自治管理水平,實現文明行為的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共同提升效果。全體市民可通過“文明棗莊”APP隨手拍功能發現上傳問題,督促相關問題解決,凝聚全民監督合力。
三是嚴肅查處問責。針對交通違法違章不文明行為:嚴查闖紅燈、逆行、亂穿馬路、不按規定道路行駛、不禮讓行人、亂停亂放、車窗拋物、不遵守“一盔一帶”、駕駛無號牌電動車等違法違章的;針對損害市容市貌不文明行為:嚴查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損毀綠化及公共設施、亂張貼涂寫刻畫、亂堆亂放、私拉私扯電線、占道經營等損害市容環境行為并無視警告勸阻的;針對擾亂公共場所社會秩序不文明行為:嚴查遛狗不束鏈(繩)、不及時清除寵物排泄物,不遵守“一米線”規定、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爭吵謾罵、不主動排隊、在禁煙場所抽煙等擾亂社會秩序行為并無視警告勸阻的。對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出現的上述行為,在行政處罰、扣減行為人信用積分的同時,一律抄告所屬單位,并在媒體曝光;對屢教不改的,抄送同級紀委監委,依法問責追責;對出現問題較多的單位,約談主要負責同志,并在媒體公開承諾。 02大眾網: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路上的“紅馬甲”越來越多,如何更大程度讓市民參與創城工作,規范化管理志愿服務工作?
邵利:最大程度地引導市民參與創建工作,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創建工作知曉率、參與度和滿意度的有效方式,為更加科學、規范管理志愿服務工作,我們開發啟用了“文明棗莊”手機客戶端,為加強志愿服務管理提供有力的數字支持。
一是建好志愿服務信息化平臺。志愿服務是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載體,整合調動各級各類志愿服務資源和力量,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服務群眾、凝聚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是志愿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前階段,各區(市)先試先行,依托融媒中心建設運營了一批縣級文明實踐信息平臺,保障了各級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活動開展,為建設全市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信息平臺,數字賦能新時代志愿服務提供了寶貴經驗。年初,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啟動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信息平臺建設,經過軟件開發、備案上線、使用測試等環節,“文明棗莊”手機客戶端“志愿服務”“文明城市”等版塊相繼上線運營,成為推動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深化拓展的重要技術支撐,也為我市志愿服務數字化管理和文明城市創建人人參與搭建了便捷信息平臺。
二是數字化管理志愿服務隊伍。使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志愿服務團隊在“文明棗莊”平臺可在線完成志愿者招募、審核錄用、發布項目、點單接單、記錄時長、風采展示等一體化管理,實現了志愿者網上注冊、在線報名、在線審核、在線服務管理等多功能應用,為志愿服務組織組建、發展創造了便利條件。上線以來,已注冊志愿者3.35萬人、志愿團隊1900余支,開展了理論宣傳、文化惠民、技能培訓、心理咨詢、疫情防控、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務活動4633場次,服務總時長達5.23萬小時。今天,為方便大家了解“文明棗莊”APP的使用方法,通過本次發布會我們用一個小視頻給大家做一個簡單演示。
后期平臺還會開通網上課堂,對志愿者進行線上培訓,常態化發布群眾需求清單,精準匹配志愿服務資源,及時開展關愛幫扶等志愿活動。下一步,我們將積極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各級文明單位在職黨員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參與率需達到80%以上;積極倡導全民全域志愿,實現各區(市)注冊志愿者人數占本地常駐人口比例的15%以上,有志愿服務時間記錄的志愿者人數占注冊志愿者總人數的比例大于50%。
三是完善志愿服務激勵回饋體系。依托“文明棗莊”平臺,可以實現全市統一的志愿者時長記錄認證機制,我們將依托平臺記錄的志愿時長數據,制定出臺棗莊市志愿服務激勵回饋辦法,健全以服務時長為基礎的星級認定制度,積極探索對志愿者星級在信用體系、公共文化服務、評先樹優、購物折扣等多樣化激勵回饋、幫扶禮遇政策上的應用機制。下一步,我們將探索推行文明實踐積分制管理,鼓勵中心、所、站通過設立積分銀行、信用超市、公益基金等辦法,把群眾參與志愿服務情況與積分兌換、享受服務、獲取榮譽等激勵掛鉤,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廣大市民積極主動參與到包括志愿服務助力創城在內的,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中來。
03棗莊日報:今年創城工作開展以來,全市文旅部門在推動落實創建任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李從望:作為我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重要組成部門,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廣大市民群眾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錨定“豐富群眾文化旅游生活、倡樹城市文明有禮風尚”的創建思路,堅持高規格推進、高標準創建、高頻次督導,積極推動創建工作扎實開展。
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站位,夯實創建工作組織基礎。堅持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全員參與,成立了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細化責任分工、明確幫包督導,壓緊壓實創建工作主體責任。制定下發了月度節點任務排檔表、領導干部聯系指導分工方案、實地考察責任分工、市文旅局創建工作任務流程方案等指導性文件,先后召開了創建工作部署會、推進會4次,開展創建專題培訓2次,采取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督導檢查,讓創建工作成為文旅干部的行動自覺,為落實創建任務打下堅實制度基礎、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二是突出場館陣地建設,營造共建共享濃厚氛圍。今年以來,全市主要公共文化場館累計投入資金62萬余元,用于設施維修和提升改造,增設各類文明倡議書、公益廣告、景觀小品140余組,完成問題整改48項。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嚴格落實免費開放政策,免費開放服務114萬人次,利用文化陣地開展全民閱讀、書畫展覽、文藝演出、藝術培訓、文博社教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2769場,服務148.3萬人次,全市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不斷提升,優質文化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三是履行行業管理責任,提升文旅市場文明水平。堅決落實文旅行業監管責任,推動文旅市場樹立文明新風。扎實指導重點景區景點圍繞創建任務,廣泛開展設施提升、文明宣傳、志愿服務工作。抓好行業文明示范帶動,積極推動《文明旅游示范單位要求與評價》落地,培育推薦3家省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加強行業文明培育,成功舉辦了“2022棗莊市旅游飯店行業從業人員服務技能競賽”,將文明禮儀納入評價標準,不斷提升從業人員文明意識和服務水平。加強文化旅游市場監督執法力度,出動檢查4296人次,檢查經營單位1639家次,營造了穩定的社會文化環境。
四是立足棗莊文旅特點,開展文明創建群眾活動。充分立足部門職責,發揮文旅行業優勢特點,組織舉辦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利用“山東非遺月”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重要節點,開展非遺展示宣傳活動202場,惠及市民群眾103.6萬余人,“非遺進校園”活動覆蓋7000余名學生,“戲曲進校園”活動覆蓋3000余名學生,讓市民群眾和未成年人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文明素養。高質量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本年度組織“文化扶貧志愿者在行動”、“藝愛行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志愿服務”、“文旅惠民 黨員先行”等主題志愿服務631次,參與志愿者2750人次,服務對象9.5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