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盛夏時節,走進滕州市西崗鎮東王莊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錯落有致的農家院落和干凈整潔的鄉村小道,榴花似火,綠樹鮮花掩映下,庭院花香四溢,恬靜溫馨。這一切都是該村認真做好“美、德、安、富”四篇文章,建設詩意鄉村的結果。
做好“美”的文章 重塑鄉村之美
做好“德”的文章 培育文明新風
傳承鄉土文化,規劃建設了“西崗記憶”民俗館,陳設老百姓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老物件,集中展現農民艱苦創業、辛勤勞作的生活歷程,原滋原味的還原西崗“商業小鎮、農耕生產、武術之鄉、運河文化”的地域特色。同時注重弘揚傳統文化,建設了鄉村“孔子學堂”,定期邀請學校老師和鄉賢對村民和學生進行授課,傳播“仁、義、禮、智、信”等文化精髓,真正讓傳統文化進村入戶。引領鄉風文明,成立了紅白理事會,設立善行義舉四德榜,廣泛開展移風易俗、道德大講堂、“最美家庭”創建、“好婆婆、好媳婦”評選等活動。精心繪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傳統文化、黨建法制、德育故事等宣傳畫,為“忠厚傳家、四世同堂、詩書繼世、勤儉持家”等先進典型戶掛牌表彰,以文化和道德建設引領鄉風文明。
做好“安”的文章 打造和諧家園
該村堅持以群眾為中心,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行“一大院、一街長、一終端”。一是打造開放式村委大院。拆除圍墻、打開心墻,建設集便民服務、黨員活動、圖書閱覽、法律服務、老年活動、產業服務、文化展館等為一體的開放式“黨群服務中心”。推動村干部民事代辦,實現“群眾動嘴、干部跑腿”。二是推行黨員街長服務。以街巷為服務平臺,推選有能力的黨員代表擔任街長,具體負責街巷的環衛監管、矛盾調解、政策宣傳、移風易俗監督等工作。同時,組織老黨員、退休老干部、老教師成立“夕陽紅服務隊”,形成“黨支部-黨員街長-夕陽紅服務隊”黨群聯動的長效服務機制。三是推動社會管理網格化。成立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指揮中心,為每個基礎網格明確1名網格管理員,配備“社管E通”手機終端,實現社會管理的精細化、規范化。
做好“富”的文章 確保產業興旺
圍繞“讓農民更富,讓農村更強,讓農業更優”目標,推進“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是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動土地流轉,發展4家土地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與市供銷社聯合開展的“村社共建”模式,實現了農商互補、三方共贏。二是探索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大力推廣以社區信用互助為主體的農民金融合作模式,該村成立了社區信用互助社,吸納資金20余萬元。三是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服務中心”“新型職業農民服務中心”兩個中心,發展“富原糧食、豐裕種植”兩個糧食烘干基地,該村農機、植保等服務型合作社發展到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