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道是社區居民公共空間的最小單元,是社區治理不可忽視的“微細胞”。針對常態化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暴露出的基層治理難題,北辛街道以“美麗樓道”建設為切入點,從衛生環境、氛圍打造、便民服務等方面入手,把樓道變成文明建設新陣地、社區治理發力點,打造120多個“美麗樓道”,把基層治理觸角延伸到小區、覆蓋到樓棟、深入到居民。
統籌工作“三力”,抓實黨建引領 探索“黨建+樓道建設”管理模式,充分發揮社區黨委牽頭和黨支部、黨小組的戰斗堡壘作用,統籌整合多方力量參與“美麗樓道”建設。一是選出“帶頭人”,強化組織力。以網格黨組織、物業黨支部為核心,將樓棟內一些工作閱歷豐富、較有群眾威望的退休人員、老黨員推舉出來,擔任“帶頭人”,經居民同意,先后選出600多個樓棟長、單元長,牽頭整合樓內力量。二是發動“多主體”,強化共治力。搭建“零距離家園”服務平臺,融合物業管理力量,轄區30家物業公司和社區建立結對聯系,將社區黨組織服務與物業服務相結合,提升樓道建設質效。充分發揮樓道居民中的離退休老黨員、老教師、專家學者等各行業、各界人士專業優勢,通過走訪入戶、線上宣傳聚合力量,為樓道建設出謀劃策。三是打造“靚品牌”,強化創新力。組織引導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參與樓道建設,先后聯動市環保志愿者協會、市義工協會、市學雷鋒志愿者聯合會等9家社會組織常態化開展特色共建活動。大同社區健康師、君瑞城社區老年人理發室、君雅講堂、文化路社區朗誦協會等積極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實現了樓道品牌化、精細化建設。 統籌建設“四步”,抓實精細落實 按照自主建設、社區申報、組織評選、公開監督的創建標準,結合文明城市創建、群眾滿意度走訪等工作,實行分類分步建設。一是衛生清潔“齊步走”。圍繞衛生條件這一最基本要求,對轄區內小區樓道衛生進行徹底清理整改,做到干凈整潔,無亂堆亂放、亂涂亂畫,無電動車進樓。對一些外觀環境較差的樓道墻面進行集中統一粉刷并進行彩色漆畫,固定設置公益廣告、信息發布區域。同時,擺放花草植被等裝飾點綴,提升樓道顏值。二是黨員帶頭“快步走”。充分發揮“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作用,結合28日黨員活動日,推動樓道黨員站出來,帶動居民群眾走出來,組織小區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居民群眾,入樓道開展活動。在有黨員戶居住的樓道,建立黨員聯系樓道機制,在樓道內設計黨徽、黨員先鋒等紅色元素,營造濃厚紅色氛圍。三是服務群眾“跑步走”。在樓道顯著位置設置標準統一、內容豐富、管用有效的群眾滿意度調查欄,公開社區、居委會、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意見反饋電話。將街道發展創新舉措、工作成果、民生項目、惠民政策等群眾喜聞樂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宣傳內容一并上墻,做到動態及時更新、廣泛宣傳引導、接受群眾監督。四是文明建設“大步走”。圍繞家庭和美、鄰里和睦、文明禮儀、科普教育、法治宣傳、歷史文化、健康衛生等各類文明主題,通過創意、創作、掛圖等形式,營造向上向善的樓道文化氛圍。組織開展“和諧樓道”“我們的節日”等活動,加強道德教育、法治宣傳,增進鄰里感情,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樹立鄰里和諧、文明友好新風尚。 統籌機制“四融”,抓實常態長效 構建一體融合建管模式,完善工作機制,匯聚居民力量,全面提升常態化自治成效。一是融合黨務樓務。堅持“圍繞樓道建設抓黨建”,構建“社區居民委員會—居民小組—樓棟長—樓門信息員”四個層級居民自治組織網絡,推動樓棟黨小組與小區自治組織成員交叉任職。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組織引導和鼓勵有能力的黨員居民在樓棟開展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的活動,大大提高了服務群眾能力。二是融合本色特色。制定美麗樓道評定辦法,設置星級評定標準,既有樓道清潔度、居民參與率等基礎指標,又鼓勵各社區黨組織根據實際,利用自身區位優勢、人文優勢、工作優勢打造樓道亮點,形成樓道品牌。對成效較好的樓道開展集中“送牌掛牌”,實現了示范先行、先點后面、整體提升。三是融入智慧手段。依托街道智慧平臺,建立樓棟房屋標準化管理模型,動態、精準地收集人房信息,重點標注身份類型,全面完成樓棟人員畫像。同時,在小區樓道設立“美麗樓道”便民墻,公開樓棟長和樓棟居民微信群二維碼,設立回音壁、傾聽角、留言板,并提供便民卡,及時征集群眾意見建議,便于了解、回應群眾訴求。四是融入重點工作。強化常態化管理,結合街道和社區中心工作,通過召開樓道聯席會議、組織共建活動,將核酸檢測、疫苗接種、文明城創建等重點工作中融入樓道建設,徹底改變臟亂樓道,打造溫馨公共空間,實現了基層治理在家門口發力,群眾幸福在家門口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