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滕州城區大街小巷,文明氣息拂面而來:街巷整潔,環境優美;老舊小區,煥發新彩;志愿服務,扶老幫困;身邊好人,弘揚新風;文明禮讓,謙和有序……文明創建成果赫然在目,文明故事經久流傳,市民臉上洋溢著的幸福感,一幅以“文明”為底色的美麗畫卷在古滕大地鋪展開來。
文明是城市進步的標志、發展的靈魂。去年以來,滕州市馳而不息抓創建,持之以恒促文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創城惠民生,從事關群眾衣食住行的關鍵問題入手,將增進民生福祉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落腳點、著力點,擦亮服務窗口、加強文明教育、完善健康服務體系,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攀升,群眾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文明服務擦亮城市窗口
城市的文明始終離不開文化浸潤與滋養。無論是泛舟在紅荷濕地淼湖面上,還是信步于“一塔六館”間,總能在細節之中感受到濃濃的“文明風”:文明的服務用語、暖心的服務設施、井然有序的游覽環境。總之,這些“不經意的細節”,總能讓游客們如沐春風。
文化場館等公共場所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該市在微山湖紅荷濕地景區、蓮青山風景區等重點景區,積極倡導“游客第一、實干創新、成風化人、追求卓越”的服務理念,立足崗位學雷鋒,強化教育、凝聚共識,全力打造“雷鋒服務”品牌。在各A級景區、星級飯店、文博場館、旅行社等場所,設置以“道德守禮”等為主要內容的提示牌,引導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知榮明恥、道德守禮的良好習慣,引導各服務單位以文明高效的服務提升群眾滿意度。
創建文明城市,志愿力量不可或缺。該市充分發揮文明旅游志愿者服務隊的作用,組織他們進入各大景區、文博場館、星級賓館等場所,深入開展文明旅游宣傳、不文明行為勸導、公共秩序維護等服務工作,為游客提供文明旅游引導、景區游覽講解、旅游服務質量監督、旅游咨詢、應急救援、疫情防控等公益服務。通過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切實讓志愿服務精神貫穿到文明創建全過程、群眾生活各方面。
校園教育提升道德素養
每天下午放學后,張汪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們都會自覺將課本、桌椅擺放整齊,將教室打掃干凈后方才離校。“文明要從孩子抓起,我們學校提出了‘七六四三二一’學生常規養成規范。‘七好’就是走好路、掃好地、讀好書、寫好字、做好操、行好禮、就好餐;‘六凈’就是……我們想通過這些日常小事,引導學生養成文明習慣、規范行為舉止。”校長李偉說。
該市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優化學校育人環境、提升辦學品質的有效抓手,深入推進校園文明建設,提高師生文明素質。開展“爭當文明學生、爭創文明班級、共建文明校園”活動,掀起“做文明人、說文明話、行文明事、樹文明新風”熱潮。目前,該市已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9所、山東省文明校園6所、山東省文明校園提名學校9所、棗莊市文明校園25所、滕州市文明校園139所。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內容。該市在廣大青少年中廣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把紅色傳統、紅色記憶、紅色印記根植于青少年心中,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教育引導青少年永遠聽黨話、跟黨走。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各中小學校深入開展“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展評系列活動,組織師生12萬余人次,用書畫藝術、故事宣講、征文、紅色打卡等形式進行慶祝;開展“向國旗敬禮”、紅歌合唱比賽等活動,組織1000余名學生到烈士陵園參加烈士紀念日公祭儀式;開展清明節“網上祭英烈”活動,表達對英烈的崇敬和緬懷之情。
健康惠民共享文明成果
“現在去醫院看病,不僅環境提升了,而且醫護人員的服務也更加熱情周到了。”“不僅是醫院,這些小餐館、小旅店的環境也有了很大提升,咱們老百姓的健康更有保障了。”隨著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推進,一項項民生工程相繼出爐,一件件實事好事落到實處,一個個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醫療衛生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該市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優化醫療服務流程,各醫療單位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在顯著位置展示行業規范、在門診大廳設置文明志愿服務崗,完善輪椅通道、扶手、坡道等無障礙設施。要求醫療工作人員使用文明用語規范、接待患者熱情。組織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醫療健康志愿服務,健康義診進社區實現常態化,切實讓文明創建成果惠及群眾。
該市著力加強對小美容美發店、小餐館、小旅店、小歌廳、小浴室“五小”行業的綜合整治,將城區細化為四個片區,由該市衛生健康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抽調26名監督員進行網格化監管。執法人員一家一家檢查、走訪,督促公共場所“五小”行業辦理衛生許可證、健康證,及時更換公示牌、禁煙標識等,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指出,并責令限期落實整改措施,全面提升行業治理水平。
創城是目標,惠民是目的。經過多年精神文明建設的累積,滕州這座共建共享的“人民城市”正在蓬勃成長,濃濃的新風正氣正在涌動激蕩,為“加快現代化強市建設步伐,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進程中走在全省前列”匯聚起磅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