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斤草莓,一天就能賣光!”作為回鄉創業的“新農人”,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孟莊鎮峨山口村的張國鋒從來沒有想過,最終成就自己事業的,竟然是“種地”。他也從來沒想過,峨山口村現在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采摘村,每年進入臘月之后,來峨山口村采摘的人絡繹不絕。
市民在張國鋒的果蔬大棚采摘草莓
走進張國鋒的果蔬大棚,一眼望去,棚內鮮紅的草莓正從翠綠的秧苗中探出飽滿的身姿。市民挎著小籃筐,將誘人的草莓摘下,或直接品嘗,或放入筐中付完款帶回家。
張國鋒的大棚草莓已經賣完了頭茬,每天上千斤的采摘量,主要還是依靠線下銷售。“我們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4月2日,之前我一直在外地工作,后來想回鄉創業也是咨詢了很多人,最后選擇了農業。”張國鋒介紹說,為了擴展自己的農業版圖,除了要從頭學習種植技術外,怎樣做好產品經營、產品研發成了他每天都要去做的事情。
好在,除了個人努力外,孟莊鎮政府也為他們這些新型農業種植的創業者,提供了專業的技術咨詢和政策支持。現今,張國鋒的合作社光種植草莓就有七八種,還種植有千禧小西紅柿、葡萄、大櫻桃、平菇等,可供游客采摘。
2020年,張國鋒的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165.4萬元,2021年實現銷售收入215.6萬元,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比不入社村民增收38%。張國鋒的合作社帶動農戶100多戶,發展果蔬基地300多畝,幫助農戶增收500萬元。
張國鋒說,這些都歸功于孟莊鎮和峨山口村的發展規劃。“先從地理位置上講,在通過土地流轉成立合作社上,孟莊鎮和峨山口村兩級的領導都幫我們規劃,不僅形成產業的聚集,還讓合作社建在主干道附近,交通十分方便。其次,在技術上,他們也幫助我們做好產品的研發。”
為了做好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張國鋒的果蔬大棚內,施肥使用“水肥一體化”先進設備,全部使用高檔富硒有機肥料。張國鋒介紹說,由于果蔬大棚現今種植面積最大的還是草莓,所以怎樣圍繞草莓做好再生產,就是關鍵。草莓不易保存,但是做成草莓干、草莓醬、草莓茶等一系列深加工產品,不僅能延伸產業鏈,也能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我們土地的面積是有限的,如果想增加畝產,立體化種植必須成為我們的方向。”張國鋒說,下一步,怎樣將原有的土地增值,讓家鄉更富裕,讓土地更豐收,讓堅守土地的人得到更多饋贈,是他們這一代“新農人”主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