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辛勞為民族,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4月16日上午,在峨山鎮河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支部書記張飛帶領村黨員干部群眾齊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借助“唱紅歌”這一形式,演唱黨領導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奮力前行,國家從封閉落后邁向開放進步,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一窮二白”邁向繁榮富強,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70年新中國乘風破浪的歷史進一步驗證了一個結論:沒有共產黨,就不可能建設和發展新中國。”黨員張玉軍動情地說。這樣動人的黨史學習場景,在全鎮59個村正不斷呈現。
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峨山鎮依托西馬寨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59個村級實踐站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創新學習形式,因地制宜謀劃部署,打造起貼近一線、貼近黨員干部群眾身邊的黨史學習教育“新陣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峨山鎮利用一個個文明“小站”,采取有效措施,將黨史學習教育延伸到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學校課堂等各個“神經末梢”,集中力量,把黨史學習教育推向深入。在“文明小站”指引下,鎮里把第一書記、農村黨員干部等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現了村“兩委”干部、農村骨干隊伍培訓全覆蓋。豐富活動形式,策劃實施“新時代新思想”、“黨在我心中”等文明實踐教育活動,讓黨史學習更生動有趣。拓展軍魂園、西馬寨“初心體檢”館、侯辛莊戰役遺址等教育基地服務功能,把黨史學習教育推進到了不同群體中。
與此同時,峨山鎮篩選了周莊、西馬、大官、左莊等20個基礎條件較好的村,設計了一批針對性強、示范性好的文明實踐項目。按照“黨委主導、各方參與、群眾互助”的模式,整合公共文化服務站、道德講堂等公共服務資源,把黨的歷史、黨的聲音、黨的好政策帶到了其它村,以點帶面,打造起覆蓋基層的黨史學習教育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