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街、市直各有關部門: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揮民族傳統節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中央、省、棗莊市文明委工作部署,2017年繼續推進“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突出迎接、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這條主線,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著眼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項任務,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為重點,堅持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載體、創新形式,宣傳普及傳統節日習俗,豐富節日文化內涵,注重家國情懷和人文情懷,推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在全市廣泛深入開展,著力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認同,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匯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和建設宜居宜業富裕美麗文明新滕州營造良好氛圍。
二、活動內容
1.把握節日主題。堅持群眾性廣泛性,針對各個節日主題精心設計活動載體,增強吸引力感染力。春節、元宵節期間,突出辭舊迎新、祝福美好主題,舉辦聯歡晚會、焰火晚會、迎春燈會、廟會、秧歌會等活動,營造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清明節期間,突出慎終追遠、緬懷先烈主題,舉辦尋根祭祖、祭奠英烈、清明詩會、掃墓踏青等活動,引導人們心懷感恩、珍惜生活。端午節期間,突出家國情懷、愛國主義主題,舉辦賽龍舟、包粽子、縫香包、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等活動,增強人們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七夕節期間,突出忠貞愛情、家庭和睦主題,舉辦乞巧、對歌、聯歡會等活動,倡導相親相愛、共建共享的婚姻觀家庭觀。中秋節期間,突出闔家團圓、喜慶豐收的主題,舉辦民俗文化廟會、中秋賞月等活動,倡導家庭美滿、社會和諧。重陽節期間,突出尊老敬老、厚德仁愛主題,開展登高賞菊、學雷鋒志愿服務等活動,弘揚孝老愛親、老有所養的美德善行。
2.傳播節日文化。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認真做好闡釋、推廣和傳承工作,充分展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推出更多介紹節日文化的通俗讀物、文藝作品、視聽節目,研發生產更多具有美好寓意的節日文化產品,引導全社會禮敬傳統節日、弘揚節日文化。加強對節日習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一些瀕臨失傳的節日習俗、風土民情、傳統技藝等給予扶持和幫助,使它們活起來、動起來,與現代生活有機融合,重新煥發光彩。開展節日文化展演展示,利用節日活動平臺,講好節日生動故事,弘揚節日精神內涵,努力形成新的節日習俗。端午節期間,根據省文明辦安排,要在省級文明村鎮中開展“我愛我國家”節日主題活動。
3.涵育優良家風。堅持培育家國情懷,把節日作為家庭文明建設的有利契機,作為傳承弘揚家風的重要節點,引導人們把愛家與愛國統一起來,培育愛國精神、激發報國志向。廣泛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積極傳承家和萬事興、百善孝為先、積善有余慶、忠厚傳家久等觀念,倡導忠誠、責任、親情、學習、公益的理念,引導廣大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集中展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和好公婆、好媳婦、好妯娌等身邊榜樣,組織他們談治家理念、談興家經驗,弘揚正確的家庭倫理和家庭美德,建設新時期的家風文化。開展節日簽名寄語、優秀童謠征集傳唱和經典誦讀、社會實踐等活動,推動傳統節日進校園、進社區、進家庭,使青少年成為好家風的傳承者、踐行者。
4.記住鄉愁鄉情。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培育人文情懷情感,抓住節日期間人們親情更醇厚、鄉情更濃烈的特點,把鄉愁鄉情融入“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做好歷史文化名鎮和傳統村落民居保護工作,發展更多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村鎮,最大限度保護城鎮和鄉村的自然、歷史、民俗、文化原貌,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鄉賢文化,挖掘整理歷代先賢積淀下來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文史典籍,延續傳統鄉村文脈,引導人們見賢思齊、愛鄉愛國。開展節日民俗館、村史館、鄉史館建設,凝固歷史瞬間,留住文化記憶,讓人們知道從哪里來、要往哪里去,珍惜生活、懂得感恩,關愛他人、奉獻社會。
5.培育節日文明風尚。堅持成風化人、培養基礎文明,開展節日期間集中宣傳教育,引導人們講規矩守秩序,改陋習樹新風,建立和諧清新的人際關系,抵制不良庸俗風氣,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精心組織走訪慰問、專項救助、送溫暖等活動,著力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倡導崇德向善之風。開展文明餐桌等活動,鼓勵理性消費,自覺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炫富攀比等不良社會習氣,倡導勤儉節約之風。大力開展文明交通行動,持續推進文明旅游工作,不斷提高人們的安全意識和文明素養,倡導禮讓寬容之風。
三、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單位要把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列入精神文明建設重要議事日程,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緊密結合,與學習宣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和最美人物緊密結合,與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誠信建設制度化相結合,統籌謀劃、務求實效。要制定具體方案,細化活動項目,協調有關部門發揮職能優勢,推動形成工作合力。要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執行各項紀律規定,持續深入反對“四風”,嚴防各類“節日腐敗”,倡導廉潔自律之風。
2.吸引群眾參與。要把“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落實到農村、企業、社區、機關、學校等城鄉基層,努力實現全覆蓋。要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發揮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發揮公眾人物和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發揮青少年的生力軍作用,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的積極作用,發揮文化志愿者、文化輔導員、文藝骨干、文化經營者的重要作用,擴大節日活動參與面,擴大節日文化影響力。
3.堅持因地制宜。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要從實際出發,順應群眾對節日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適應群眾的審美情趣和心理特點,多設計群眾喜聞樂見的項目,多搭建群眾便于參與的平臺,多開辟群眾樂于接受的渠道,增強針對性、實效性,使活動更具鄉土氣息、更接地氣。要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加強對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活動的組織和引導,營造團結奮斗、共同發展的濃厚氛圍。
4.營造節日氛圍。綜合運用報紙、電臺、電視臺、互聯網站等各類載體,融通多媒體資源,通過新聞報道、言論評論、專家訪談、群眾討論、網絡互動等多種形式,宣傳普及節日知識,及時報道節日活動,推動傳統節日熱在媒體。精心組織公益廣告宣傳,圍繞傳統節日主題,加強選題規劃和內容創意,對傳統節日進行時代化解讀、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達,潛移默化地影響人教育人。要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組織電臺、電視臺和新聞網站制作播出專題節目,展示傳統節日的獨特文化魅力。
滕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
2017年4月12日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揮民族傳統節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中央、省、棗莊市文明委工作部署,2017年繼續推進“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突出迎接、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這條主線,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著眼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項任務,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為重點,堅持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載體、創新形式,宣傳普及傳統節日習俗,豐富節日文化內涵,注重家國情懷和人文情懷,推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在全市廣泛深入開展,著力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認同,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匯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和建設宜居宜業富裕美麗文明新滕州營造良好氛圍。
二、活動內容
1.把握節日主題。堅持群眾性廣泛性,針對各個節日主題精心設計活動載體,增強吸引力感染力。春節、元宵節期間,突出辭舊迎新、祝福美好主題,舉辦聯歡晚會、焰火晚會、迎春燈會、廟會、秧歌會等活動,營造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清明節期間,突出慎終追遠、緬懷先烈主題,舉辦尋根祭祖、祭奠英烈、清明詩會、掃墓踏青等活動,引導人們心懷感恩、珍惜生活。端午節期間,突出家國情懷、愛國主義主題,舉辦賽龍舟、包粽子、縫香包、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等活動,增強人們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七夕節期間,突出忠貞愛情、家庭和睦主題,舉辦乞巧、對歌、聯歡會等活動,倡導相親相愛、共建共享的婚姻觀家庭觀。中秋節期間,突出闔家團圓、喜慶豐收的主題,舉辦民俗文化廟會、中秋賞月等活動,倡導家庭美滿、社會和諧。重陽節期間,突出尊老敬老、厚德仁愛主題,開展登高賞菊、學雷鋒志愿服務等活動,弘揚孝老愛親、老有所養的美德善行。
2.傳播節日文化。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認真做好闡釋、推廣和傳承工作,充分展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推出更多介紹節日文化的通俗讀物、文藝作品、視聽節目,研發生產更多具有美好寓意的節日文化產品,引導全社會禮敬傳統節日、弘揚節日文化。加強對節日習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一些瀕臨失傳的節日習俗、風土民情、傳統技藝等給予扶持和幫助,使它們活起來、動起來,與現代生活有機融合,重新煥發光彩。開展節日文化展演展示,利用節日活動平臺,講好節日生動故事,弘揚節日精神內涵,努力形成新的節日習俗。端午節期間,根據省文明辦安排,要在省級文明村鎮中開展“我愛我國家”節日主題活動。
3.涵育優良家風。堅持培育家國情懷,把節日作為家庭文明建設的有利契機,作為傳承弘揚家風的重要節點,引導人們把愛家與愛國統一起來,培育愛國精神、激發報國志向。廣泛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積極傳承家和萬事興、百善孝為先、積善有余慶、忠厚傳家久等觀念,倡導忠誠、責任、親情、學習、公益的理念,引導廣大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集中展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和好公婆、好媳婦、好妯娌等身邊榜樣,組織他們談治家理念、談興家經驗,弘揚正確的家庭倫理和家庭美德,建設新時期的家風文化。開展節日簽名寄語、優秀童謠征集傳唱和經典誦讀、社會實踐等活動,推動傳統節日進校園、進社區、進家庭,使青少年成為好家風的傳承者、踐行者。
4.記住鄉愁鄉情。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培育人文情懷情感,抓住節日期間人們親情更醇厚、鄉情更濃烈的特點,把鄉愁鄉情融入“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做好歷史文化名鎮和傳統村落民居保護工作,發展更多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村鎮,最大限度保護城鎮和鄉村的自然、歷史、民俗、文化原貌,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鄉賢文化,挖掘整理歷代先賢積淀下來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文史典籍,延續傳統鄉村文脈,引導人們見賢思齊、愛鄉愛國。開展節日民俗館、村史館、鄉史館建設,凝固歷史瞬間,留住文化記憶,讓人們知道從哪里來、要往哪里去,珍惜生活、懂得感恩,關愛他人、奉獻社會。
5.培育節日文明風尚。堅持成風化人、培養基礎文明,開展節日期間集中宣傳教育,引導人們講規矩守秩序,改陋習樹新風,建立和諧清新的人際關系,抵制不良庸俗風氣,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精心組織走訪慰問、專項救助、送溫暖等活動,著力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倡導崇德向善之風。開展文明餐桌等活動,鼓勵理性消費,自覺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炫富攀比等不良社會習氣,倡導勤儉節約之風。大力開展文明交通行動,持續推進文明旅游工作,不斷提高人們的安全意識和文明素養,倡導禮讓寬容之風。
三、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單位要把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列入精神文明建設重要議事日程,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緊密結合,與學習宣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和最美人物緊密結合,與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誠信建設制度化相結合,統籌謀劃、務求實效。要制定具體方案,細化活動項目,協調有關部門發揮職能優勢,推動形成工作合力。要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執行各項紀律規定,持續深入反對“四風”,嚴防各類“節日腐敗”,倡導廉潔自律之風。
2.吸引群眾參與。要把“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落實到農村、企業、社區、機關、學校等城鄉基層,努力實現全覆蓋。要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發揮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發揮公眾人物和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發揮青少年的生力軍作用,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的積極作用,發揮文化志愿者、文化輔導員、文藝骨干、文化經營者的重要作用,擴大節日活動參與面,擴大節日文化影響力。
3.堅持因地制宜。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要從實際出發,順應群眾對節日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適應群眾的審美情趣和心理特點,多設計群眾喜聞樂見的項目,多搭建群眾便于參與的平臺,多開辟群眾樂于接受的渠道,增強針對性、實效性,使活動更具鄉土氣息、更接地氣。要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加強對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活動的組織和引導,營造團結奮斗、共同發展的濃厚氛圍。
4.營造節日氛圍。綜合運用報紙、電臺、電視臺、互聯網站等各類載體,融通多媒體資源,通過新聞報道、言論評論、專家訪談、群眾討論、網絡互動等多種形式,宣傳普及節日知識,及時報道節日活動,推動傳統節日熱在媒體。精心組織公益廣告宣傳,圍繞傳統節日主題,加強選題規劃和內容創意,對傳統節日進行時代化解讀、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達,潛移默化地影響人教育人。要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組織電臺、電視臺和新聞網站制作播出專題節目,展示傳統節日的獨特文化魅力。
滕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
2017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