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以保障南水北調水質安全為核心,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法,強化聯合治污、尋源治污、鐵腕治污,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
今年以來,滕州市通過完善網格化管理機制,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整治河道環境,借助“河長制湖長制管理信息系統”,使用手機APP巡河,形成了信息化巡河、問題網上交辦新模式。通過完善部門聯動機制,統籌生態環境、水務、綜合執法、公安等部門力量,不定期開展水污染防治聯合執法行動,推動水污染防治區域聯防聯控聯治。完善考核問責機制,將水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對責任部門和鎮街綜合考核之中,強化督導檢查。同時,該市啟動了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了荊河污水管網退河上岸、北部區域管網改造等工程,提升城市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按照“清水入河、污水入管”的原則,實施老街、人民醫院新院等7處“共享藍管”工程,基坑降水每天為城區就近河道注入2.3萬立方米干凈地下水。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大力實施農村“五化”“七改”工程,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已有538個村(居)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51.4%,優化了農村水環境。實施養殖場標準化改造,發展規模化、設施化、智能化、標準化養殖,共創建“三級”標準化示范場39處,棗莊市美麗生態養殖場16家;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打造高標準水肥一體化核心示范區3處。
該市劃定了荊泉、羊莊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建設了水源地水量水位監測系統,設立界樁670塊、視頻監控點156處,每天取樣化驗,堅持日檢、周查、月報制度,水質合格率達到100%。強化5條骨干河道日常巡查管護和城區河道保潔,確保河道行洪通暢、及時攔蓄;利用馬河水庫、中水、南水北調,對城河、郭河、墨子湖進行生態補水,凈化了水質。投資1000余萬元,實施了王林水庫生態修復應急工程、趙坡人工濕地進出水系統改造工程、北辛大干渠智能分流井工程建設,并由第三污水處理廠出資2319萬元新建高效沉淀池及配套設施,確保北沙河王晁橋斷面水質達標。依托“全天候”線上監管、“網格化”線下巡查,加大執法檢查力度,依法嚴肅查處各類環境污染問題,去年以來,累計檢查企業1500余家(次),移交公安機關14起,對環境違法行為形成了強大的震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