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中區不斷加大招引力度,深入推進“三百工程”,加快推進8個示范性智能化車間和智慧工廠建設步伐,實現數據驅動的智能制造轉變,以智能化引領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1-6月份,全區智能制造行業預計實現銷售收入27.5億元,增長37.2%。
完善基礎設施,推進5G工業企業試點應用。該區積極開展手牽手行動,統籌協調基礎運營商,以山東正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為“5G+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山東泰和水處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泉頭集團棗莊金橋旋窯水泥有限公司、棗莊中聯混凝土有限公司為“5G+工業互聯網”骨干企業,規劃通過5G網絡推進內網改造、企業上云、大寬帶升級、云存儲、云監控等項目,并做好動態管理和跟蹤服務,幫助企業信息化賦能,實現智能制造。正凱新材料智慧工廠通過5G設備的應用及車間工業無線網絡的搭建,實現了監控信號的實時高清傳輸,提升了車間管理水平;泰和水處理規模化升級計劃,運用5G技術進行辦公內網改造和數據上云,實現新建研發大樓以及新建生產項目智能化管理。
提升信息化水平,深化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山東聯大凱威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新上統一精智管理平臺——家禾赤橙精智平臺,實現了人-物料-設備-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大幅提升了競爭力,打造特色行業云平臺。山東正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MES系統,比同行業企業縮短了30%的生產和研發周期,年生產能力提升約3倍;山東泰和水處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處理劑綠色智造產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智能制造的整體實施,大大減少了人力,降低單位產品能耗35%。
聚焦項目建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速發展。該區通過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培育優勢產業、引進大項目、打造特色園區等一系列舉措,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速發展。中建材光芯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光導識別芯片材料項目落戶市中區,累計完成投資3億元并試生產,成為我市新舊動能轉換示范項目。后續項目二期、三期建設計劃總投資24億元,布局二代基因測序芯片生產線以及引導上下游的玻璃深加工、材料研發、芯片設計、指紋識別模組、芯片封裝等全產業鏈條向棗莊經濟開發區聚集。
優化政策環境,助推產業健康發展。該區印發了《市中區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二十條政策》,重點支持戰略新興產業培育、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對符合要求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產業、“智能工廠”、智能化軟件升級、“機器換人”及工業互聯網、5G項目等,給予資金獎勵,增強全區制造業創新力和競爭力。(記者 王兆虎 通訊員 趙敏敏 張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