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絲吐盡春未老,燭淚成灰秋更稠
——棗莊二中 張嚴田
“認真就是水平,實干就是成績,我可能不是最優秀的,但我一定是合格的教師”這是我校骨干教師張嚴田老師最欣賞的一段話,也是他工作的座右銘。24年前他揣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心靈誓言,懷著“將教育教學做到極致”的夢想,踏上了他夢寐已久三尺講臺,24年來他扎根教學一線,以校為家,在教育這塊熱土奉獻著青春年華。憑著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和對學生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為教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是他真實的寫照。2017年8月,當時正在高三上課的他,牙頻繁出血,胃脹嘔吐,醫生和領導勸他休息,去醫院認真檢查治療,可是,正值高三復習階段,他依然堅持在課堂上。但是最后實在堅持不住,在吳校長極力勸說下,才到醫院檢查,結果是嚴重胃粘膜破裂,出血,只好到濟南住院治療。住院期間,他始終心系學校班級的學生復習情況,醫生勸告他最好休息半年,可是他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和妻子的埋怨,提前出院返回課堂,又和學生戰斗在復習的陣地—課堂上,在這段日子里,他邊吃藥邊工作,來回于辦公室和教室之間.....就這樣,頑強的毅力使他完美送走了又一屆高三學子。
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走近張老師,你就會發現,他無論做哪一項工作都是盡職盡責、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在從24年教學生涯中,張老師堅持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在課堂上他總是激情四射,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學生的激情,他用瘦弱的身軀扛起學生成長的歷程。干工作,搞教學,正是由于他能拼敢拼,所以人稱“拼命三郎”。張老師在實際教學中,認真研磨教材,恰到好處地把握教學深度、廣度和難度,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氣氛中快樂地學習。他始終研究高考,研究學生,把握高考的動向,在帶高三的教學中,批改試卷從不過夜,做到面批,全批。畢業的學生說他最多的是,張老師,你我見到的老師中最能拼的數學老師,也是最負責任的老師。任教以來,工作積極,踏實賣力,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從教24年來,他從未因私事請過一天假、缺過一節課,始終已學校工作為重,以學生的發展前途為己任,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生身上。99年春節前一個月(當時工作在六中),正值期末復習階段,然而他的剛出生一周的小孩,感染了肺炎,需要住院治療,當時因為沒有看透癥,先后跑了四家醫院,住院期間,白天在醫院里,陪護孩子和妻子,晚上晚自習再返回學校給學生補課。當時的孫校長告訴他不要再這樣了,告訴他說,“給孩子看病要緊,學生的課可以讓別人替代,”可是他堅持著,在小孩住院的一個月時間里,她始終醫院—學校兩頭跑,沒耽誤學生一節課。換來的是學生豐碩的成績,和學生的尊重、愛戴。
二、愛心,讓靈魂悸動
他,心里始終裝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育理念,牢記教書育人的宗旨。總是想,做一名教師就應該深愛每一名學生,給每名學生都創造一個成才的機會,讓每名學生都擁有一片陽光地帶。作為班主任,他對學生愛心有加,一視同仁。他喜歡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更“偏愛”那些成績不理想的“潛能生”,他說:“這些孩子往往學習很努力,但成績總是不理想,他們常常承受著比其他孩子更重的壓力,更需要老師的格外關愛和呵護。”所以他經常跟這些學生談心,一塊想辦法提高成績,讓其感到溫暖,看到光明。他認真執教,為人師表,在學習和生活中處處關愛學生,和學生做心貼心的交流,努力以心換心,以愛博愛,他把做好班主任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幸福,從中獲取職業樂趣以豐富自己的生活。他以校為家,深信最好的管理是陪伴。他堅持每天早上早到學校,晚上檢查學生就寢,等學生們入睡后都十點多了才回家休息。2015年的一個雨夜,班級里的一位女生發高燒40度,急需退燒治療,當時正值深夜11點多,宿舍舍長陳新宇(現在就讀于長春工業大學服裝實際專業)打電話告訴他,他不由分說,冒著雨迅速來到學生宿舍,把學生安全送到人民醫院急診室治療,掛號,拿藥,陪護打點滴,.....直到深夜2點多,把又學生送回宿舍休息,他回家已是凌晨3點多了。像這種情況,他不知做了多少次。在班級管理中,他不僅有嚴肅的一面,更有著溫柔的一面,為了鼓勵宿舍好管理,爭做文明優秀宿舍時,他每個月末主動拿出自己的錢來買蔬果等獎勵品,以此來鼓勵,每當此時,就能感受到學生的那種天真,誠摯的一面!學生也能感受到像父親般的關懷和溫暖。正是他有這顆對學生如同對自己孩子愛的心,才能在關鍵時刻不顧一切的為學生著想,才贏得了學生們的尊重和家長的認可。
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教師的人格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愛。愛,像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愛,像融融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消融。帶著這樣的信念,他和學生們始終昂首闊步地走在奮戰高考的路上……,作為班主任,對學生的愛不僅是學習方面,也體現在生活上的一些細微之處。在他送走的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中,對于那些家庭困難的學生,他總是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他們一些生活上必需品的幫助,鼓勵他們說,“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你們努力學習,老師是最欣慰的”。在他帶高三的班主任和教學工作期間,因為高三學生面臨著高考,心里壓力大,個別學生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模擬考試成績,有時起伏不定,就產生煩躁情緒,有時甚至發生大哭,自虐現象,面對這些學生,他總是及時找他們談心,近距離交流,讓他們從學困中走出來,張老師面對班級里出現這種現象時,他就笑著對學生在說,“你們當感到學習壓力大時,可以找我來發泄,朝我身上打,就是瘦點,沒事的”,學生聽到這些話時,其實心里總是暖暖的,正是因為這樣,總是愿意與她交流溝通,2001年畢業的學生褚衍標(當年考取聊城大學),2008年畢業的田震東(當年考取中國礦業大學)同學,高考前出現厭學,甚至逃課現象,他都做到了及時溝通談心,面對這種狀況,他就說,“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暴自棄,你門別說是我的學生,我也不是你們的老師”,這種激將的方法,有事就能喚醒學生,使他們振作士氣,勇敢面對高考。24年里他送走的一屆又一屆學生,讓他值得欣慰和自豪的就是一張精美的賀卡上的祝福,電話中的感謝之意,微信中的賣萌祝福表情.....
三、致力鉆研業務,提高自身素質
在24年的教學工作中,他始終秉承“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一缸水的”的理念,致力于自己的專業業務素質的提高,當前新的教學改革不斷推陳出新,面對新的課堂改革,他始終走在前沿陣地,對于每一次新的課改模式,他都認真鉆研,無論是三六五課堂模式,還是教學案模式,他都積極參與,并且還承擔數學科教學案模式的研磨,編寫工作。他堅持分層教學的理念,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收獲,用高尚的情操陶冶學生,用真誠感化學生,用先進的方法教育學生。他主持的市級課題《分層教學與高中數學新授課課堂教學改革》順利通過驗收結題。面對高三的教學實際,和數學科的試卷變化,他始終研究高考變化,面對自主招生班的學生,必須提高自身業務,2015-2017連續三年的高三教學里,他始終坐在電腦前,找題,辨別分析數學題,一次又一次的篩選,過濾,粘貼.....在這三年的高考中,他所帶的數學學科高考成績都取得優異的成績,受到了學校的肯定和學生的認可。在學校的教學案改革活動中,全心投入,認真研究,多次上示范課、立標課。還與其他老師一起承擔學校高考學科工作室的任務,積極建言獻策,投身學科教學研究,為學校的發展做出自己一份力量。
四、資源共享,共同提高
在他擔任備課組長時,他將教研與實戰相結合,注重團隊整體教學成績的提高。他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關注教學高考動態;積極參加外出學習及進修培訓,將學到的比較好的方法和先進理念與同組老師一起交流,并且認真組織好每次集體備課活動,帶領組內老師積極開展各類教研活動。他還積極幫助年輕老師,解決他們教學上的疑難,幫助他們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其業務水平,使其迅速成長,承擔起傳、幫、帶的作用。
五、桃李芬芳,碩果累累
累并快樂著,同時也收獲這幸福。24年來,一屆又一屆的學子到大學深造,或奔赴與祖國的各行各業的工作崗位,付出總有回報,他先后獲得市優秀教師,市教學能手,市年度創新人物,市骨干教師,區優秀教師,區教學能手,優秀班集體,優秀備課組長,國家級課件制作二等獎.....如今,走進二中的校園,如果你走進課堂,就能感受他課堂上揮汗如雨的激情,也能體會到他循循善誘的細語,走進崇高,踐行崇高,他將帶著他的學生做棗莊二中最美的名片。
張老師為人實在,工作踏實,追求極致。“時刻提醒自己,對教學教育充滿敬畏,把心放到工作上,多為學校和學生終身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全心全力,做一名合格的老師。”這是他的心聲,也是他努力工作的動力。他愛心為本,匠心為魂;豈只是“合格”,風雨潤桃李,黑白畫春秋。
不知鬢上雪,教海蕩輕舟。教師的崗位是平凡的,他用行動和生命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用愛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家長的信任。在教師這平凡的崗位上,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默默無聞地無私奉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