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堅守
——棗莊市書源筆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慎海誠實守信事跡
黝黑的面龐,樸實的話語,憨厚的笑容。初次見到劉慎海,怎么也不能把他和省級非遺項目陰平毛筆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劃上等號,分明就是一位農家大叔嘛。但和他談起毛筆,你的印象會完全發生變化,他對毛筆認知、執著、堅守,讓你感受到了他特有的氣質和個性。
堅守毛筆這個曾經的“夕陽產業”
1985年高中畢業的劉慎海,進入棗莊毛筆廠工作,從車間工人、倉庫保管員、技術員、業務員一干就是15年。他一直熱愛制作毛筆,他的雙手無論春夏秋冬在做毛筆的水盆中泡了10年。15年中他曾背著毛筆,坐火車、搭汽車、徒步走,在風風雨雨中走遍了大江南北推銷毛筆。15年中他受過騙、遇過劫匪,也遇到過好心人幫助,但是沒有動搖他對毛筆的熱情。八九十年代,棗莊毛筆曾經遠銷河南各地及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內蒙古、北京等十幾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在北方地區聞名遐邇,棗莊地區僅此一家。
進入21世紀,隨著新型書寫工具的普及,毛筆用量銳減,棗莊毛筆的銷量受到極大沖擊,毛筆制作業也陷入低谷,毛筆逐漸成為了“夕陽產業”。2000年棗莊市毛筆廠宣布破產。劉慎海舍不得流下了無奈的淚水,在宣布破產的那天,他徹夜未眠,他不愿意讓祖輩傳承的毛筆制作技藝就此失傳,他更不愿意看到昔日的工友一個個失去工作。于是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工友們的勸阻,大膽的提出了承擔毛筆廠所有債務,自己繼續經營這個“夕陽產業”。2000年底,劉慎海接下了棗莊市毛筆廠近百萬的債務,留下了車間里的所有工人,帶著他東奔西湊的20萬元錢,成立了棗莊市書源筆業有限公司,開始了他的創業之旅,讓毛筆這個文化遺產繼續留在了棗莊。
用誠信讓毛筆走出“國門”
“質量是企業的靈魂,是立足的根本”,劉慎海深深的認識這點。毛筆制作全靠手工,流程精細復雜,分干活、水活兩大類。一支毛筆從原料準備到制成,要經過梳毛、齊毛、切毛、軋毛、撕毛、折毛、倒毛、圓筆、富筆、攏筆、染筆等72道工序,大小制作工具數十件。在所有工序中,最關鍵的是“梳、齊、切”三道工序,需要豐富的經驗,稍有不慎,制作出的毛筆筆頭就會出現鼓、凹等,成為殘次品。
在質量上劉慎海每支都要親自檢查。他在產品質量、規范上要求都非常苛刻,他在產品中把握二個原則:第一選料精良。以湖南羊毛,北方黃鼠狼毛、貍毫、馬毛及植物麻等為主要原料,絕不摻假。第二舍得用料。制作毛筆筆頭,用的羊毛多,制成的筆頭才會綿里藏針,經久耐用。用料少,筆頭用不了多長時間就不行了。他常說只有“做人和做產品都讓人信得過,你才能贏得市場”。
國內市場的低迷,讓劉慎海倍感壓力山大,他開始動起了國外市場的念頭。2001年劉慎海先從在青島、上海的貿易公司跑起,輾轉在青島和上海之間數月,接觸了數十家公司,在公司門口等過5個多小時見老板,也不顧門衛阻攔闖進公司見老板。2002年,上海的一家外貿公司經理終于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與劉慎海展開第一次合作,簽訂了5萬支毛筆合同。第二次合作簽訂了10萬支,合同簽訂后正值羊毛、狼毫降價,劉慎海主動提出重新簽訂合同,每支毛筆成本降低0.2元。聽到劉慎海這樣說,當時這位客商就感慨地說:“就沖老劉的這股實在勁兒,我也要和他長期合作。”因為這次的主動讓利,劉慎海和這家外貿公司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打開了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外市場。時至今日,“榴園”牌毛筆仍然是他的主要貨源,而這種為求誠信,主動“吃虧”的事劉慎海還做了很多。
一位在北京經營生意多年文化用品生意的老板直爽地說,在我所有供貨商中,老劉只賺了小錢,為啥?太實在。我曾提醒他,質量固然重要,但不要太講究了,否則成本太高;該高價的一定要高得上去,高檔就要高利潤。而老劉卻不這樣認為,老劉說,市場的競爭就是良心的競爭,買賣得憑良心。質量是生命,不管下多大的成本,首先要保證質量,這是我的立廠之本規;其次,高檔也不能漫天要價,在成本的基礎上加適當的利潤即可。為此,兩人還爭得面紅耳赤。
因為誠信當頭,鑄就了一流的品質,憑著這樣的誠信,劉慎海與國內外許多商人、書畫界的老師結下很深的友情,打開了大江南北的銷售網,鑄就了榴園牌毛筆的多項榮譽:獲得棗莊市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創作的《毛筆系列》在“濱湖杯”棗莊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中榮獲銅獎;創作的《福祿壽祥幀五支裝套筆》獲棗莊市十佳外宣紀念品榮譽稱號;獲得棗莊市“旅游產品銀獎”;創作的毛筆“毛筆剛柔相濟3只裝”產品在第六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榮獲“花冠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被山東省旅游局授予“旅游產品指購產品”。2012年認定為“棗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用愛心呵護著堅守著他的員工
毛筆制作工藝復雜,現在的年輕人大都因為制作毛筆利潤薄、銷量小、收入少和勞動強度大、長時間浸泡手臂、臟活苦活太多太重,不愿學習、傳承這項技藝。劉慎海的公司里目前的員工有30多人,他們從業最長的已經有三四十年了,他們同樣也堅守著毛筆事業,堅守著他們的帶頭人劉慎海。
十多年來,劉慎海從未拖欠過員工一分錢工資。哪怕是在創業之初困難重重的條件下,他也堅持按時、足額為員工發放工資,他曾說過:“我廠里的職工有的孩子在上學,有的是家里唯一的勞動力,每月的工資就是他們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我怎么忍心拖欠他們的工資呢?”近幾年來,凡是公司的員工,沒有一個會主動離開,大家都愿意跟著劉慎海干。前些年,由于金融危機爆發,公司業務受到很大的沖擊,特別是國際訂單一下子少了許多,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企業都選擇了裁員來縮減成本。廠里的有些員工也憂心忡忡,心想:我們廠估計也不例外。得知大家的心情和想法后,劉慎海主動勸慰大家:“只要公司還在一天,我就不會無故辭退一名工人。”工人們都很受感動,干活比過去更加積極和賣力了。在公司上下所有人的努力下,公司終于順利度過了金融危機的危險期,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劉慎海也遵守了自己的承諾,沒有辭退一名工人,也沒有遲發或者欠發一分錢工資。因為他相信這樣一句話:“幸福的含義在于擁有自己的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它擔負起的社會大義。”同時,他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這句話的含義,同時也堅守著毛筆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富而思源,劉慎海在誠信經營的同時,沒有忘記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每逢過年過節,他總要給一些孤寡老人、五保戶,挨家挨戶地送錢送物,讓他們安心過節;公司里的員工誰家有個生老病死、意外情況,他總要送上慰問金;遇到學校和一些福利院需要物品時,他總是盡可能地去奉獻。幾年來,他在救災救濟、扶助殘疾孤寡老人等慈善路上馬不停蹄,捐款累計資金10多萬元。特別是2008年5月,四川那場令人觸目驚心的災難發生后,他第一時間主動捐款,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家人和員工都紛紛慷慨解囊。
商海弄潮四海秀,豪情滿懷酬春秋。又是一個15年,15年來他把一個行業衰退、瀕臨破產的小廠帶入了全省知名品牌,可以說與他多年的技術和多年的經驗、與他本人的性格、與他圈內的人脈和口碑是息息相關的,但是他孤獨堅守這個夕陽產業的毅力更是根本。毛筆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今后發展道路上將會有更多的困難,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劉慎海這位傳統文化企業家,將繼續以慈善樂施普濟窮困,以誠實守信經營企業,以滿腔熱血綻放激情,能打造出“夕陽中的朝陽企業”,他也堅信只要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路就在自己的腳下,在這個路上踏出的每個音符都是動聽的,這些美麗的音符將伴著這個代表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毛筆行業越走越寬,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