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發,男,1950年6月出生,山亭區北莊鎮毛宅村村民。
在1989年至2000年,他任西坡村村主任,任職期間兢兢業業,恪守奉公,一心為群眾著想,一心為群眾辦實事,現在作為一名普通村民,李運發仍然用實際行動為人們做好事、做實事。
樂于助人弘向善 親身修路傳承雷鋒精神
2023年8月份,李運發騎三輪車載著妻子出門時看到大石蛋村至西坡路段有好幾處被壓壞的大坑,雨天容易積水,晴天也不方便通行,過往的車輛和行人都得繞著走。于是,李運發就對妻子說:“咱們把這路修一修吧,方便大家出行。”說干就干,李運發和妻子回家后立即開始忙活起來,自費600余元購買了水泥、沙子,老兩口拖著年邁的身體將修路的材料扛到三輪車上,一趟一趟地開始運輸,一連運了好幾趟,才把修路需要用的水泥、沙子、水等配齊。隨后兩人拿著鐵锨開始拌料、搬磚、鋪路……30多度的天氣讓已經七十多歲的李運發大汗淋漓,但是他和妻子似乎都沒當回事兒,一直不停歇地干著活,在辛苦了幾個小時之后,原本坑坑洼洼的路終于全被修補平整了。路修好后,過往的車子和行人再也不用繞著走了。村民們聽說后都很敬佩他們,紛紛表示:多虧了李運發夫婦,為了方便大家的出行,70多歲還親自修路,真是值得大家學習。村民們都認為,兩位老人修的不僅僅是路,還是一種服務鄉親的美德,更是一種助人為樂的精神。
2023年10月份,由于村子大部分耕地都在山上,遇到陰雨天導致路上泥濘不堪,不方便上山勞作,李運發就想修一條生產路,方便大家上山種莊稼、收莊稼。但由于資金有限,他便找到村內有志之士共同商量謀劃,最終決定自發地修一條大概500米長的生產路,方便村民們上下山。李運發第一時間捐贈了200元,村民們看到李運發積極地為修路出謀劃策、捐款捐物,也都紛紛加入其中獻愛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家在李運發的帶領下,一同硬化了2條上山的生產路,從此之后,三輪車可以直接到達地頭了,村民們上山種地收莊稼再也不用肩挑人抬了,原本30分鐘的路程現在三輪車只需幾分鐘就可到達,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稱贊!
公平正義熱心腸 傳承義舉點燃女兒生活勇氣
李運發有一個女兒,畢業于濟寧醫學院,但是剛參加工作就得了重病,只能依靠吸氧維持生命。為了給女兒看病,李運發花光了家里所有積蓄,成了村里的貧困戶。盡管如此,李運發認為既然培養了女兒上了醫學院,還考取了醫師資格證,即便因為她的身體原因不能直接救助病人,但是也不能浪費了醫學資源,就讓她利用自己的醫學知識給人們看病。于是,李運發就讓女兒利用互聯網在網上做義診給大家解決疾病難題。在父親的鼓勵下,女兒雖不能去醫院上班,但在網上給人看病做義診也小有名氣,為不少人解答了醫學疑慮,看好了病,這也點燃了她對生活的勇氣和戰勝病魔的決心,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李運發在照顧好女兒的同時,依然勇敢地面對生活,為鄰居們排憂解難,調解村民日常矛盾,受到大家的尊重!一直以來,李運發一直是村民眼中的“熱心腸”,他常說:“能幫助別人,我覺得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感到很高興。”
修整麥場搭把手 志愿服務踐行無私奉獻
麥收期間,為了維護全村村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李運發主動操持著幫助村小組長修整麥場的工作,他還義務做麥場防火員,幫助村委會開展防火宣傳,為麥收期間的工作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力量。在2023年夏季,李運發又操持著幫小組長一起維修了麥場的屋子,維修安裝了機井泵。疫情防控期間,李運發也是沖在一線,在村口值班值守,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看到村里工作人員很辛苦,他還讓自己的兒子、女兒帶頭給村里捐款捐物,還經常把自家地里種的菜送到村里給醫護人員吃,除此之外,李運發還抽出時間當志愿者在村內值班站崗,引導村民去做核酸,并維護好現場的秩序。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村民都加入志愿者隊伍中捐款、捐物,開展獻愛心活動。
李運發總是用自己的行動和信仰傳播著助人為樂的理念和精神,激勵著更多的人積極向上。在李運發的帶動下,毛宅村的村民都表示:我們都要向李運發學習,積極參與到助人為樂的隊伍中,看到能幫忙的也都要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在李運發的影響下,毛宅村的村風民風有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