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濤,男,1964年2月出生,現年59歲,棗莊市山亭區人,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現任棗莊市山亭區山城街道王峪村支部副書記。善良質樸的他,用自己的一次次義舉、一次次的擔當,以實際行動唱響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先鋒之歌。
失足落水驚恐萬分 危急時刻挺身而出
2023年7月12日下午,天氣非常炎熱,作為王峪村河長的他克服天氣因素,在村水庫周邊認真進行巡查,主要查看有無留守兒童在水庫周邊玩耍,發現并及時勸離。16時左右發現一名中年男子在水庫邊行走時不慎跌入水庫中,情急之下,他不顧個人安危,來不及脫掉衣服就跳入水庫中將該男子救上岸,整個過程也就幾分鐘的時間,因發現及時施救得當,該男子身體并未收到損傷,避免了一場災難的發生。后證實該男子為外地流浪人員,待其情緒穩定后,他還為其購買了食物和礦泉水,并安全護送出村。
當大家問他,岸這么陡,水這么深,跳下去的時候不害怕嗎?他說,怕,怎么不怕?但我就怕就怕人救不上來,我更怕這樣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沒了,我們會遺憾一輩子!見義勇為不僅是英雄的代名詞,也是每個平凡人們的高度追求對于張秀濤來說,救援的幾分鐘更是對生命的珍視,他只想快一點再快一點,在那見不到底的水流中再給溺水者一個生的希望,“鎮上說,我救的是一個流浪人員,但我覺著既然在咱村里遇見了,那他就是咱的鄉親,希望這次能為他帶來一些溫暖,讓他帶著愛和希望好好活下去”張秀濤說。
見義勇為是美德、更是壯舉。從見義勇為者跳入深水中救人的那刻起,就意味著自己在救人的同時也在與死神搏斗。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沒有善良的“底氣”,很難做出此舉。在關鍵時刻體現著英勇無畏的品質,在無私無畏中彰顯生命的價值。
發展產業 當好致富“領頭雁”
作為一名村干部,他時刻把村民放在心中,事事想著村民,為村民謀福利。是滿足于現狀當個“平安官”,還是突破重圍,尋找致富“良方”,做振興鄉村經濟的領頭雁?“變則通、通則達”,張秀濤先從轉變轉變思想觀念入手。
前些年,因種種原因,村里干群關系曾一度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但他不畏強權,一心為民,再難調和的關系他也會迎難而上,用自己的一次次熱心腸、一次次的義舉,成功“俘獲”了人們的心。他在工作中敢于擔當,帶領村“兩委”成員,不分晝夜加班加點,村里的生產路年久失修,了解情況后,當即和村兩委商量,并決定先派出挖機將毀壞的渠道和路恢復原狀,因為時間緊,來不及籌集租賃挖機費用,他就自掏腰包為村集體修路。村里盛產小米,他多方打聽銷路,把村民種植的農作物都推銷出去,想方設法增加村民收入,當年每畝收益比傳統種植增加了3倍多,帶領村民蹚出增收致富“新路子”。
傾注心血 當好群眾“知心人”
2022年10月26日,他不顧個人安危,帶領村兩委班子入戶調查務工返鄉人員核酸檢測情況,同時抓緊逐戶摸排統計空巢老人數量,將這些老人包保到人、并定期走訪,給他們送去真誠的問候和祝福。整個疫情期間,他帶頭在村疫情卡點值班值守,認真負責,確保了本村村民安全,他是村“兩委”成員中年紀最大的,但是他工作起來,勁頭一點也不比那些年青的差,在吃困耐勞上甚至更勝一籌,提起他來,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
在工作之余,張秀濤還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從困難兒童到孤寡老人,從環境保護到文明勸導,從自身實際出發,著眼于扶危濟困志愿服務活動,把生活困難群眾作為重點對象,積極開展送溫暖、獻愛心志愿服務活動,給孤寡老人打掃衛生、聊天、散心。他的行動時刻感染著更多的人來關心老人們。
“當一天村支書,就要辦好為民服務的事!”這是張秀濤掛在嘴邊、記在心里的一句話,正是這樣一種擔責在肩、沖鋒在前的態度和干勁,鞭策著他將初心使命鐫刻在鄉村振興的每一處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