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艷,女,1976年10月生,棗莊滕州人,中共黨員,滕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蔬菜技術推廣科科長。她堅守強農富農的初心,扎根田間,致力于滕州馬鈴薯品牌創建工作,在馬鈴薯良種選育、種植技術創新、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推廣、農產品加工增值等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近年來,馬海艷先后榮獲全省農技推廣先進個人、首屆棗莊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棗莊市最美農技員、滕州市勞動模范、滕州工匠等榮譽稱號。
扎根田間 傳播農技
11月9日,在姜屯鎮轄區蔬菜日光溫室內,馬海艷正和農戶拉開層層薄膜,挨個查看蔬菜的生長情況。她彎著腰,仔細查看大蔥、茄子等蔬菜秧有無病蟲,又用手輕輕翻開每片葉子,檢查上下葉面是否有蟲卵。原來,農戶剛大批量種植蔬菜的時候,沒有任何經驗,不知道從哪里下手,心里裝著農戶的馬海艷,每周都會多次深入基層一線,奔波在田間地頭,為農民授課解疑,避免農戶種植的蔬菜由于疏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回憶起2016年9月份,馬海艷說,當時她在鮑溝鎮鮑溝二村走訪時,意外發現農戶種植的西紅柿葉面上布滿了不規則形小斑點,有的葉片還出現枯萎。她判定這是灰葉斑病,這一病害如誤診或防治不及時,一般減產20%左右,有的甚至減產80%以上。發現該病害后,馬海艷立即將病葉分別寄往山東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進行病檢,才得知西紅柿是被灰葉斑病“纏上了身”。為了避免農戶種植的西紅柿出現損失,馬海艷第一時間通過微信群、辦公平臺將信息進行了發布,并積極篩選藥物防治,使100多畝的拱棚西紅柿免遭病蟲害,避免經濟損失400多萬,受到了農戶們的稱贊。
心系蔬菜 一路守護
馬海艷在蔬菜種植領域勇于探索,從心底把“蔬菜事業”當成寶,為全市農業技術結構調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作出了貢獻。“能因為我的一個建議讓農戶增收,我心里比吃了蜜都甜!”馬海艷高興地說。
據了解,2012年,在農業部糧食高產攻關活動中,由馬海艷指導的馬鈴薯種植基地,平均每畝產量高達5957公斤,創下了全國單產最高紀錄。截至2023年,滕州市馬鈴薯種植面積達70萬畝左右,總產達260萬噸,一二三總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讓馬鈴薯成為薯農增收的“金豆豆”。
踐行初心 終為農戶
二十二年來,馬海艷將青春奉獻給了農田,將滿腔熱血奉獻給了農業,將科學技術奉獻給了農民,她憑著一顆赤誠的心,用平凡和真誠書寫著最美的農技人生。她說:“我將繼續努力,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用在農業工作上,服務農戶,做好良種推廣工作。”作為省優秀科技特派員,馬海艷懂得為農戶守好莊稼,就是守好農戶的錢袋子,就是守住了他們的希望和幸福,更是農業科技人員最大的忠誠和使命。她的手機就是農戶咨詢的熱線,農戶每次看到她的到來心里就有了底。“我們把海艷當成了最貼心的人,她也把我們農戶當成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說起馬海艷,一名蔬菜種植戶打開了話匣子。“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馬海艷心里想的是農民,念的是農業,裝的是農村,她一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新時代農技推廣事業、推進鄉村振興不懈努力,在這片希望的大地上,留下了出彩農技人最美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