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慧娟,女,1988年5月出生,山東棗莊人,群眾,嶧城區陰平鎮尚莊村村民。該同志是好兒媳,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為老人排解憂慮;她是好妻子,是丈夫的賢內助,為丈夫免去后顧之憂;她是好母親,是兒女的榜樣,為兒女做好成長的引路人;她是尚莊村的好村委,為左鄰右舍做好服務,解決所需。她直爽熱情的性格和幾年如一日侍奉婆婆的行動成為人們傳頌的佳話。
2010年,廉慧娟為了愛情跨越山水,遠嫁到了陰平鎮尚莊村,婚后一直沒有與婆婆分家,與婆婆吃住在一起,人們常說:“婆婆和媳婦的關系不好處,就像鍋和勺,沒有不叮叮當當響的。”但廉慧娟卻不以為然,她雖遠嫁至此但仍覺得婆婆和媳婦兩好才能擱一好,只要真心實意對待婆婆,像女兒對待親媽那樣,就沒有處不好的婆媳關系。果然,付出就有回報,“我命好,娶了個好兒媳,多了個好閨女。”廉慧娟的婆婆總在人前驕傲地說。每每談起廉慧娟,街坊鄰居們也總是交口稱贊,敬佩她是一個孝敬長輩、吃苦耐勞、教子有方、持家有道的同志,村里的媳婦們都以她為榜樣。
然而,她們一家平靜的生活被一場意外打破了,2017年11月,大雪過后的一個清晨,婆婆在家中清掃雪地時不慎摔倒,造成了腰椎骨折,進行了住院治療,住院期間,廉慧娟和丈夫在醫院輪流照顧,幾天幾宿沒合眼,出院后的婆婆由于本就年邁加上這次的創傷,行動非常不便,日常起居、吃喝拉撒都需要在家人的幫助下才能完成,高額的治療費用已經讓這個家庭不堪重負。廉慧娟和丈夫還有三個孩子要撫養,兩個上初中,一個上小學,家中所有的經濟來源都依靠丈夫跑長途車來維持,所以廉慧娟二話沒說,便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婆婆和三個孩子的重任,做婆婆的“手”和“腳”,吃飯、大小便、洗臉洗腳、穿衣脫衣,都細心操持著。三個孩子的日常起居她也絲毫沒有松懈。家庭的重擔像一座無形的大山全部壓在廉慧娟的身上,但她從無半句怨言,只是更加勤儉節約,更加吃苦耐勞,更加細心呵護,承擔起家庭的重任。在照顧婆婆的一年多時間里,廉慧娟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但她說:“只要能看到老人的笑臉,我的心里就如同吃了蜜一樣甜。”
一次,親戚來家中看到廉慧娟憔悴的臉龐和忙碌的身影,不禁勸她對自己好一點,對婆婆過得去就行,不用這么勞累自己,別把自己的身子累垮了。“父母為子女辛苦了一輩子,現在他們老了,孝敬他們、照顧他們是我們最起碼該做的事兒。”廉慧娟堅定地反駁道。常言道:“百善孝為先”,廉慧娟悉心照顧身體不適的老人就是在踐行中華傳統美德中的孝道。